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膜覆盖是冷凉山区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本文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平泉县县北冷凉区发展旱地地膜玉米的阶段历程,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多年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玉米生产的实践,总结出不同产量目标下的技术措施,指出了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膜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可供当地和相邻生态类型区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夹江县现有耕地28万亩,其中:水田20.5万亩,旱地7.5万亩。在7.5万亩旱地中,有4万多亩分布于山、丘粮作区。历年来山、丘区旱地大部分大春种植玉米,亩产量一般都在27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山、丘区粮食产量、改善农民食物结构,提高山、丘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该县从1988年开始,在海拔800米的山区——沔江乡任山村开始试验旱地种植水稻,经过两年的实验,摸索出杂交水稻旱地栽培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最佳效益。试验地选在任山村的四户农民,每户各用0.5亩地净作玉米和栽种旱稻套玉米(前作均为小麦)。其技术措施:一是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秧。稻种选用杂交稻种汕优63,而玉米则选用丰单1号或73单交。二是采用6尺开厢移栽秧苗。厢边套种玉米,双行错窝,窝距1.2尺,每窝两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北方贫水区水稻地膜直播技术 ,去年在承德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成功 ,5万亩地膜直播水稻在遭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平均亩产634 6公斤 ,最高亩产达到700多公斤。目前 ,此项技术通过科技部技术认证。由承德县承担的地膜直播水稻技术研究 ,是受当地农民于中勇的实践启发立项的。南堂村村民于中勇看到种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于是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按照种植地膜玉米的方法 ,在地膜上打孔 ,点种水稻 ,获得了好收成。地膜水稻直播方法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997年县政府抽调技人员专门成立了地膜水稻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丘陵旱地和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上.玉米多靠雨养:此外.土壤贫瘠.施肥水平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不高。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经济有效地提高水分利用率.是旱作玉米增产的关键。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旱地玉米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方法.尤其西南地区的雨养旱作增产技术在玉米保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生产技术对渭北旱塬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确保粮食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农业生产地膜残留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选择地膜覆盖是减少土壤污染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必要途径。做好春玉米不同降解膜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当地玉米生产的可降解地膜,实现覆膜规范化、栽培标准化,全面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为农业绿色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三梅 《农家致富顾问》2021,(4):134-134,158
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杂交玉米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及推出是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选择12个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为旱地筛选优良玉米新品种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玉米种植中,旱地玉米播种面积较广,约占总播种面积的2/3。旱地玉米产量对我国玉米总产量有着重要影响。简要分析了旱地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玉米种植中旱地玉米的播种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广泛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地区。近年来,各地科研部门,围绕旱地玉米的保墒蓄水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探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推广应用于玉米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重点探讨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康暄 《致富之友》1996,(1):17-17
介绍几种优质农用地膜目前,农用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其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在旱地覆膜和蔬菜保护地生产方面显得更为重要。使用农用地膜,质量是关键。就蔬菜保护地使用的棚膜来讲,近年来不断研制出一些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质量、性能从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10.
湖南玉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玉米生产的发展1.1总产创历史新高湖南玉米2002年创下119.17万t的历史最高纪录,为1980年的5.6倍,1995年的3.5倍。近30年玉米生产历经4次飞跃:首次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推广杂交玉米,总产由1973年的12.6万t增至1975年的17.3万t;第二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实行稻田改制,到1990年产量达23.14万t;第三次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湘西北推广地膜玉米使面积扩大近1万hm2;第四次是1998年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面积保持在20万hm2以上。1.2成为第2大粮饲作物玉米已成为湖南第2大粮食和饲料作物,2002年的产量已占全省粮食总产的4.8%。1997~2002年全省减产…  相似文献   

11.
黑玉米以天然的色、香、味和营养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黑玉米的开发利用,对丰富人们的米袋子和改善人们的主食结构,促进食品的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种植前途好,市场紧俏。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地膜覆盖选用生物——光双降解塑料地膜。这种地膜经日常紫外线照射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可自然降解。2.精细整地北方地区春季风大,土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就高梁、玉米、谷子、大豆、甘薯等杂粮而论,在旱地或干旱年,就比小麦和水稻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旱地粮食生产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1949年,廊坊地区旱地为666.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8%,水浇地仅有7.72万亩。近几年,水浇地虽然发展到380多万亩,但旱地仍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左右,有的  相似文献   

13.
垫江县地处川东伏旱中心地带,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米的褶皱丘陵地区。旱地粮食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1979年以来,积极推广以提高玉米产量为重点的旱地作物带状种植配套技术,使全县旱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一配套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把生物技术和环境因素较好地结合起来,利用多种增产因素,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旱地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
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布局,实现玉米生产的产业化,建立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有利于提高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我国玉米带生产现状1.我国玉米带概况我国玉米带的形成主要由生态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所决定。玉米生产需要具备一定的光照、温度、水分条件。虽然玉米可生长在丘陵旱地,但在无灌溉条件、年均降水量少于500毫米的干旱地区种植就不能稳产保收。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雨量充足,但这里是水稻的故乡,种玉米的经济效益不如水稻,这样就导致我国玉米生产相对集中于黑龙江、内蒙…  相似文献   

15.
基于SAR遥感的北方旱地秋收作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旱地秋收作物生长关键期,云雨天气影响较大,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光学遥感数据,因此利用雷达遥感进行旱地作物识别研究非常必要。文章以河北省衡水市为研究区,选择6期RADARAST-2全极化影像作为数据源,分类方法为随机森林法。首先通过对比不同时相间的组合结果,优选出了研究区典型秋收作物(玉米、棉花)的最佳识别时相及组合方式。其次,提取最优识别时相的后向散射信息、纹理信息、极化分解等3部分信息,依据信息间相互组合的结果及随机森林算法对变量的重要性评价,文中对上述3部分信息进行了重要性评估。结果表明:利用SAR识别旱地秋收作物时应着重关注作物生长前期的时相,其中玉米在6月27日单一时相下就可获得90%以上的高精度;棉花面积小、地块破碎,但通过6月3日与6月27日两个时相的结合也得到了70%以上的精度。在玉米识别中极化信息具有较大的贡献,极化变量的加入主要增加了玉米和建筑用地的可分离性,与单纯利用后向散射信息分类相比精度提高了近7%;同样,纹理信息和极化分解信息的加入也使棉花的精度提高了3%。最后,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变量的重要性评价机制,优选出对玉米识别最为重要的5个变量,依次为:VH、Alpha、Yamaguchi4-Odd、Freeman-Vol和Mean(HV)。该研究利用雷达数据进行旱地作物识别,验证了雷达影像对旱地秋收作物的识别能力,不仅保证了数据获取与天气状况的独立性,还凭借SAR独有的数据获取方式,为光学数据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内江地区在继续巩固温室两段育秧的同时,大面积推广了地坑、旱地、水田等不同形式的地膜育秧技术。为了保证水稻育秧技术改革的成功,全区普遍推广水稻地膜育秧技术承包责任制,在省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省作物学会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统计,全区各种地膜育秧方式共播种杂交稻种249.42万斤。移栽本田145.91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52.5%,安岳县达到80.7%。实践表明,地膜育秧不仅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而且可以获得比温室育秧更大的经济效果。地膜育秧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四川省仪陇县农业局利用玉米芯地膜育苗移栽代替肥泥团育苗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这种方法不但比肥泥团育苗移栽省工节资,而且比普通播种省种、省肥、抗旱早收,是玉米生产上一项行之有效的增收措施。现将玉米芯地膜育苗移栽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南部县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在双层经营中,究竟“统”些什么?怎样“统”呢?根据我县目前农村双层经营制现状和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当前必须做好服务、管理、建设、扶持等方面“统”的工作。一、服务性的统。当前应着重做好四个服务: 1.科技:重点是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工作。1986年以来,南部县在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定向定距栽翻绳秧、玉米育苗移栽、棉花地膜栽培、旱地改制等方面都显示了“统”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定水镇1987年在推广地膜栽培棉花新技  相似文献   

19.
贫困山区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位于延安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的吴旗、志丹、延川三县均属于国家贫困县。他们从山连五岭的穷山僻壤地理环境和地广人稀的黄土山区现实出发,紧紧围绕"土"字做致富文章,狠抓了以"三通"(通路、通电、通讯)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杏、枣、果、羊、薯为主的产业开发工程;以豆、玉米(制种玉米)、烟、菜为主的当地高效农业工程;以"三项"科学种田技术(良种化、地膜覆盖、大垄沟种植)加物化投入(化肥和地膜等)为主的科学种田工程。这四项工程,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出一种种田模式,走出一条路子,从而架起了贫困山区通向致富之路的桥梁。1996年,吴旗、志丹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产粮首次突破"双千",延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06元,人均生产粮535公斤,首次创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0.
嘉兴市郊区近几年内,遵循“区划——试验(示范)——规划——开发”的路子,应用农业区划成果,开农旱地资源,在引种杂交玉米,开发旱粮生产上初见成效,取得较显著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