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1年,桂林国家高新区围绕打造漓东科技新城,强力推进"三城三带"建设,不断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方法,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11年,桂林国家高新区利用外资9034.2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55.37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桂林国家高新区按照"跳出老城发展新城,以城市概念建设园区"的发展思路,在漓江东岸规划建设了一座43平方公里的漓东科技新城,强力推进"三城三带"建设。围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创意等三大新兴产业"、"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将高新区打造成广西创新创意基地和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 2003年,桂林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实现了1995年提出的“八年再造一个桂林”的宏伟目标。但随着桂林国家高新区所享有的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被逐步回收,高新区的‘‘洼地效应’,正逐步丧失,土地问题成了制约高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桂林国家高新区是一个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两条特色产业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今,桂林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广西、桂林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桂林国家高新区是一个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创新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两条特色产业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如今,桂林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一个区域,成为广西、桂林最强劲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
建设桂林世界旅游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快推进临桂新区建设,破解临桂新区建设难题的重大决策,是做大做强桂林城市的又一次战略机遇。如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制定一个科学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规划,对加快桂林世界  相似文献   

6.
园区     
《中国高新区》2010,(12):7-8
桂林国家高新区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了让产学研充分结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实用创意人才,今年,桂林高新区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一合作旨在依托大学的人才、设备、教学资源优势以及高新区为企业服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的差异化和特色化程度,是衡量园区经济发展速度和园区竞争能力的显著标志。要破除高新区以价值链低端为主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必须针对各个高新区的优势和特色,实行差异化和特色化定位,使各个高新区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因此,加快高新区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引导优势产业在园区的集聚,是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进程,实现高新区快速发展,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位于环渤海、环京津腹地的唐山高新区是河北省政府确定的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点平台之一,要发挥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抢抓机遇,推进与京津两地的产业、科技、人才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对接,加快建设经济强区科技新城幸福高新。一是在招引京津产业项目发展中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抓紧推进北京联东U谷唐山产业园、北京恒有源地能热冷一体化新兴产业园等引领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旗舰项目。依托国家火炬计划焊接产业基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乌鲁木齐高新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在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乌昌一体化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桂林国家高新区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着平等互助、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合作共建了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大学的人才、设备、教学资源优势以及高新区为企业服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