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品牌文化塑造是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的过程。品牌文化的核心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顾客某种效用,而且帮助顾客去寻找心灵的归属。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品市场是一个以营销为核心的市场,如果你能在千百种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推销出自己的产品,你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站稳脚,并打开致富的大门,下面是当今较为经典和行之有效的四种营销方法。  相似文献   

3.
认清市场大势,明了消费趋势 品牌,从本质上来说,是商品与消费之间一种互动的关系。如果没有与消费者建立一种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商品就无法实现向品牌的转化。因而,科学地分析市场,无疑是打造品牌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1997)认为,品牌从本顷上说,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从消费者的角度讲,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评价,其中包括认知度、美誉度(满意度)、忠诚腰、品牌联想等要素;从企业的角度讲,品牌是企业向目标市场传递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慨念等信息并与目标消费群体建立稳固关系的一种载体和一种产品品技的担保及履行职责的承诺。  相似文献   

5.
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动力源泉。文章在厘清品牌与品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品牌文化的质量、价格、功能、市场空间、外在体现、时间累积和代表人物等构成要素,并阐述了品牌文化从企业到消费者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6.
乔春洋 《企业文化》2008,(12):77-77
品牌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里,向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定位的过程。消费需求和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与特征,品牌定位要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品牌的内涵和形式要不断修正,以保证品牌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定位创新就是从消费心理、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产品营销调整和修正的再认识和再把握。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品牌发展强大的内动力,从消费者的层面上看,品牌的认可代表企业文化与市场的认同,它给消费者以信心和安全感。一个品牌的高文化、高质量的附加值背后,一定是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品牌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炒作”与“作秀”的文章。品牌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反映一个企业——品牌生产者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促销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等。品牌文化从另一角度理解可以是服务,服务是品牌建设与落实的最本质的物化结果,离开了服务,品牌的大文化背景将无从谈起。品牌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即网络品牌。这正是现代企业树立企业品牌的主打手段。  相似文献   

8.
知名度不等于品牌 品牌“卖”的是情感和文化,是理念与服务上的快人一步。房地产市场有一种假象,以为有了知名度,就有了品牌。其实不然,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产,品牌是一种意识,是生命力的呈现,代表着企业、产品与消费者间的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谁能降低这些成本,谁就获得了相应的市场竞争优势。品牌竞争就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有效路径。品牌竞争又是一个从手段到内容、范围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品牌创新就成为相对过剩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命力的体现。服务品牌作为中间商品品牌的一种,其内涵是什么?其竞争力又如何体现?这是本文所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的发展一直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地旅游商品雷同化严重,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地方特色。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燕赵文化为例,对河北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河北旅游商品品牌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市场,从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如今市场还是交易行为的总称。也就是说,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具体场所,也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的商品交换行为中,既有生产者为获取交换价值卖出商品的售卖活动,还有商业中介为获得商业利润而进行的又买又卖的商品经营活动,也有消费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买进商品的购买活动。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市场是品牌争雄的市场,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品牌作为众多成功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力量,同普通产品相比更具市场冲击力,消费者已开始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变为“品牌消费”。这不仅是由于名牌产品具有高品质、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内涵,也由于名牌产品与普通产品在“文化势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更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有利于资  相似文献   

13.
在“眼球经济”时代,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唤醒他们的购买欲望?营销专家纷纷把目光放在色彩这一最常见的要素。在营销学上,有一种“七秒钟色彩”理论,即对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态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在个性化需求营销主导市场的时代,色彩在品牌营销竞争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市场拉动作用。色彩是人们辨别和认识事物的重要依据,人们赋予色彩特定的文化内涵来表达喜好感和厌恶感。色彩先声夺人的效应和魅力,常常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成为一个企业的特征,并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印象。色彩,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往往决定着产品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而它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是更为强大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企业、组织、团体开始注意到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的超然价值,以及对本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意义。但是,在不少企业的市场行为中,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似乎缺少某些必然或直接的联系,从而导致了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就品牌而论品牌、就企业文化而论企业文化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品牌管理与企业文化结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通过深度挖掘企业文化在品牌中的内涵与底蕴,从中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在品牌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政策与土地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市场交易意味着资源或财富的流通。土地市场.就是土地权利在平等主体之间移转的过程。土地政策是政府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土地市场的存在与否和发展快慢.无不受一定时期政府土地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此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二十多年来,土地政策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的演进,相应带来了土地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标志作为现代商场的视觉核心,不仅仅是区分各类商品的符号,也是商品竞争的手段.一个好的品牌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标志设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具有市场上认可的品牌意识.以创造商家和商品的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从而促进销售,提高效益.品牌标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现代商业的一笔宝贵...  相似文献   

17.
贺娟 《经营者》2006,(16):50-51
作为白酒市场的佼佼者,它已不仅仅是一个酒产品,更多的,它代表的是一种中国文化。它的目标是运用一切营销传播手段和方法,塑造“品牌崇拜”,将福文化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象千姿百态。在当前消费型社会,人们在购买、使用商品中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消费偏好构成了消费文化;各种精心构思的品牌标志、包装、品牌的内涵及延伸形成品牌文化;互联网上社区、论坛、即时聊天、博客、播客等成为成千上万人的精神后花园,层出不穷的网络产品和网络现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文化已经渗入生活的各个不同领域,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产生了更为迫切的文化需求。如何借助文化的力量开展营销攻势,塑造企业的品牌文化乃至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非价格竞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昕 《上海房地》2001,(3):32-3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商品的品牌已成为广大消费认知商品的重要要素。这几年,品牌理念的引进和品牌建设实践,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商品生产更加重视产品的生产理念。房地产虽然相比其它商品具有大宗性、变现能力较弱等特点,但它本质上拥有的商品属性仍未改变。作为房地产产品,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的开发也正从单一化向多元系统化、从表象化简单外延型向内涵拓延型、从单纯化向品牌化楼盘开发转变。住宅消费市场各种反馈信息表明,目前房地产市场消费已逐步迈入品牌消费时代。楼盘品牌是房地产物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从本质上讲,房产品牌的建立,是在楼盘的外在质量基础上,发掘提升内在品位,引起消费认同感的过程。它为楼盘带来附加值和无形资产,实现楼盘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 的象征,代表了国家先进的生产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体现了国与国 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因此在汪海看 来,只有创出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 的世界名牌,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国际 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 才能不断强大起来。 双星品牌是我国民族品牌的一 个杰出代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 展,如今的双星,从单一制鞋的微利企 业发展成为鞋业、轮胎、服装、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