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1991年正式启动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国家保障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养老体系究竟应该采用现收现付制还是基金积累制,学术界历来有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但在现实中,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逐渐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靠拢.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 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 建国初期,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城镇的所有劳动力,实行现收现付的待遇确定型模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启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路;1993年确定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改革目标,1997年进一步明确了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新体制过渡方案,确立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现收现付部分)与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部分)相结合的混合型体制,这种混合养老保险模式实行部分积累制,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存的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多种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审视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破解城镇养老保险的发展困局,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已具有统筹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统筹的经验,推进我国城镇"二元"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上海和北京两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的比较,以"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为突破口,分析了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和财政负担较重的原因,认为导致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年增加、财政补贴额度逐年增高的原因除了制度内赡养比降低、制度参数设计缺陷外,上海市较早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过,进一步分析认为,上海市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表面上的确加剧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形成,但是综合考虑财政支出情况看,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还是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支出的负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陆续搭建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至今日,可以说是基本建立起了全民养老保障的制度框架.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地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对参保人员(包括农民工)跨省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转移资金的比例、待遇领取地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2012年11月26日出台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参保人在农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三种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转移这一难题也会在2013年破局.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养老问题。1991年,民政部应国务院要求开始负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设立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张莹 《时代金融》2014,(9Z):203-203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由于当时改革的不彻底,事业单位一直都未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中。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诸多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都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尝试和规范。本文试从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加大推动职业年金进行论述,通过职业年金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解决当前改革困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由于当时改革的不彻底,事业单位一直都未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中。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诸多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都是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尝试和规范。本文试从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加大推动职业年金进行论述,通过职业年金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解决当前改革困境。  相似文献   

9.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养老保险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现收现付模式筹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部门和地方开始改革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探索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从现收现付向“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体制转变。但是,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看,“统帐结合”这种符合我国我国国情的模式并未真正实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个人帐户为空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养老保险负担地区差异及其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1997年26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后经2005年38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9年66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补充,其设计日趋完善,为保障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养老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10,(12):37-37
近日,重庆市下发《关于重庆市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转非人员分类适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2010年8月1日以后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工作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用人单位的,可从转户之月起,在户籍所在地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回顾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致经历了探索试点、逐步推开、整顿规范等阶段。1986年,民政部根据"七五计划"关于"抓紧研究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试点,逐步实行"的发展目标,开始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1991年1月,国务院决定农村(含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制  相似文献   

13.
宋辉 《时代金融》2013,(36):15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提升,加剧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究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新的老龄化问题下,社会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我国国情,剖析了城镇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实证考察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张海川 《保险研究》2012,(2):113-120
基于2003年~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计算公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从纵向和横向(城乡差异)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指出制度模式、农民的收入水平、制度保障水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便捷性等问题是造成"新农保"覆盖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并从加快制度推进、提供多种制度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制度保障水平以及以家庭为参保单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俊飞 《武汉金融》2012,(3):34-35,38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所建立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成为正确处理政府和私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角色和功能分工问题的重要经济保障制度。在国际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十分注重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多运用税收政策来引导和调节,给予投保人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从而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德国的里斯特改革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对里斯特改革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差异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条件转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表现出模式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特点,这种差异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可根据劳动者和居民的身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的改革,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模式,以纵向和横向转移支持手段缩小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地区差异,通过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财政支持规模以缩小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差异。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责任的适度差异,中国应实施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合理化、促进养老保险费改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制度化、改革政府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财政是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之一,超过财政负担能力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自身难以为继,还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从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工作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其对国家的财政状况产生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的进程中如何缓解财政负担,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养老保险:打破转续坚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5年养老制度全面完善后,2009年成为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诞生了“开天辟地”的新农保制度,年底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更是奏响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序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险》2009,(1):7-7
2009年1月1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今后,市民将全部纳入到养老保障的范围中,打破了过去市民养老保障按城镇和农村分类的两线格局,形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和老年保障制度的新格局。今年起,55至59岁无社保女性可申请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引发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制度建设已经确立。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七年的运行,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截止2004年,全国已有1亿5千万人(含3800万离退休人员)纳入统一制度的覆盖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制度内的人员流动、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尝试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对策。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突出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