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绩效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98年~200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三十家公司为样本,选用七类十七个财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综合绩效变化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BO并未从根本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文章同时还对其成因作了定性分析,并得出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吕红 《商业科技》2008,(25):53-56
本文以1998年~2002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MBO的三十家公司为样本,选用七类十七个财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前后的综合绩效变化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BP并未从根本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和经营成长质量。文章同时还对其成因作了定性分析,并得出在目前股权非全流通、相关措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不鼓励上市公司实行MBO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是我国资本市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实行管理层收购是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了2000—2003年间我国实施MBO的32家上市公司在MBO前后两年的11项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财务绩效现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以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来衡量管理层收购前后的业绩变化.通过对13家上市公司MBO绩效的实证分析和与一般企业并购绩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短时期内,整体上看上市公司MBO绩效不显著,且MBO相对一般的企业并购整合风险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01~2009年沪深交易所实施MBO的3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根据选定的相关财务指标构建公司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样本公司财务绩效进行评价。通过构建的公司财务绩效增长模型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实施MBO后财务绩效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艾钰 《消费导刊》2009,(17):134-134
本文以2002年发生的十家MBO上市公司为样本,以MBO前3年(1999年)和MBO后6年(2008年)共10年为研究区间,以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应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样本上市公司的10年财务状况进行绩效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实施管理层收购6年时间内,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没有显著提升,MBO对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MBO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它实为一种杠杆收购,指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收购后拥有企业大量的股权,成为实质控制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我国在2002年掀起了一股MBO热潮,根据《财经时报》的统计,到2002年12月份有近20家中国上市公司部分已实施或正在实施MBO项目,如深方大、粤美的、电广传媒、胜利股份等等,而包括非上市公司在内则有上百家企业。本文着重讨论MBO实施的一些财务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2015,(36)
本文从经营绩效的方面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实证,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介绍了旅游上市公司的有关概念后,综述了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的方法。其次选取了2009到2013年的财务指标,包括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中的8个指标,定量描述了旅游上市公司最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找出旅游上市公司在财务运作的微观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最后提出提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MBO融资问题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现状进行总结概括,提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瓶颈的对策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层提供合法的资金来源;加强MBO中的融资方式创新;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风险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MBO融资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我国自2001年粤美的首开上市公司MBO之先河至今,已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实施MBO,甚至还有更多公司跃跃欲试。然而由于我国对MBO的研究不深入,还未形成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MBO融资模式。因此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有必要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一些先进公司的MBO模式,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MBO融资行为。本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第二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方式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最终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总结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MBO融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晨 《商业研究》2005,(9):155-157
由于当前国有股减持的大势所趋、外资并购的遍地开花以及2 0 0 2年底证监会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要约收购的鼓励、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反收购提议和决策权的限制①[1 ] ,上市公司的反收购陷入了被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能力是迫在眉睫的。政府应规定一些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反收购措施,给予目标公司适当保护;而上市公司则更应致力于从内部完善治理结构,MBO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上市公司MBO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BO是当今中国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是目前国有资产退出方式的又一新尝试。在中国上市公司MBO中选取了 7家典型性样本公司 ,并从转让方式、定价、资金来源、业绩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结合国外相关实践进行对比探讨 ,指出中国的MBO与国外盛行的MBO有着本质区别 ,因相应配套环境与措施的不健全 ,上市公司应慎行MBO ,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MBO。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大会的权力事实上转移到了大股东手中,股东大会基本上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股份不能流通,其价值由每股净资产体现,大股东这种与中小流通股股东价值相背离的价值观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异化的根源。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得大、小股东的财务冲突得到极大缓解,有利于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黎凯 《商业研究》2006,(23):127-129
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MBO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MBO在我国还处于探索的阶段,MBO的许多环节中存在各种问题。分析民营企业在上市公司曲线MBO中的代理作用,其实质是逃避政府对MBO的监管,使上市公司管理层最终顺利实现MBO。  相似文献   

15.
张志柏 《商业研究》2006,(17):113-116
上市公司MBO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博弈过程。MBO能否成功取决于实施方、反对方与主管方三者的博弈策略选择,而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又受其位置、习惯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上市公司构建了MBO博弈模型,并且给出了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依据博弈模型,对伊利股份MBO的失败和鄂尔多斯MBO的成功就有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6.
客观看待中国式的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梦雯  杨平 《商业研究》2005,24(1):97-100
MBO作为企业杠杆收购方式的一种,曾在欧美国家取得了成功。近几年,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间,也掀起了一场MBO的热潮。在国内实施的MBO案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然而目前对MBO或褒或贬都为时过早,有失客观,当务之急应该取客观、冷静、正确的态度,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静霞 《商业研究》2006,(13):117-119
管理层收购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公司管理、激励机制变化的有效工具,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内我国产权改造的主流性重组手段。我国现阶段实行管理层收购对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MBO既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热点,也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挑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导致投资人无法进行投资评估,也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混乱。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告各种作法来剖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上市公司谋取利益的主观原因,也有会计准则不完善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具有公司治理效应,本文在对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的现状,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治理结构效应弱化的现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以来,ST公司的资产重组逐步由报表性资产重组转变为实质性资产重组。实质性重组对ST公司是否有积极的总体规模效应,能否促进ST公司竞争力的增强等,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2001年进行资产重组的ST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样本公司相关指标均值在重组前一年、重组当年和重组后两年的变化情况,对2001年ST公司资产重组的总体规模效应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