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变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议题。现有研究多是从收入流量的角度来分析需求结构问题,却忽视了资本存量变动的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存量-流量一致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存量-流量比例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需求结构失衡之间存在循环累积机制,结果集中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降低过高的资产值,恢复存量-流量的合适比例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时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两方面来分析经济波动的因素及其背后的本质内容,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异同点。针对两者的不足,本文在联系存量和流量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收入一支出的国民核算模型,更清楚地解释了有效需求与经济波动理论。  相似文献   

4.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对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经验事实表明,以纯粹技术分析为基础的新古典宏观模型难以解释现实的经济运行。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流量与存量的货币经济宏观模型,并尝试用该模型来分析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经济波动现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仅仅强调消费是不够的,只有从企业成本收益出发,分析作为市场供给方(企业)的成本结构随投资流量的变化情况,以及随之出现的有效需求问题,才能解释我国的经济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研究中心用J-F收入法计算出来的山东省人力资本数据,并选取山东省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人均人力资本与人均劳动力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存量与物质资本存量比率、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与GDP比率、劳动力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存量比率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了山东省人力资本的特点。分析结论是,山东人力资本绝对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且人力资本性别与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古典主义思想对于劳动与资本这一经济运行核心关系的论述,本文对Goodwin周期模型进行了重构,构建一个由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组成的二维古典经济周期波动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均衡状态为非稳定焦点均衡,一旦脱离均衡点,经济将在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围绕均衡点做周期性波动,且波动的幅度逐步加大.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与资本性收入即资本存量之间比例结构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并向城镇移动,因而农村居民收入亦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资本作为重要的非市场力量,其对提高收入、增进福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村庄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有效减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关系就是金钱,但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借助不同资本的关系在金钱上的回馈效率会有所不同,这一结论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检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内地各省区的实物资本存量估算及相关研究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永续存盘法对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的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估算.通过对比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利用现有的资料与统计数据对永续存盘法估算每年实物资本存量所用到的几个指标:每年的投资流量、每年实物资本存量的折旧、每年投资流量的价格指数以及初始年份实物资本存量进行了详细的筛选与界定,并且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与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100多年前马克思提出的资本雇佣劳动的理论无疑是科学的。由此推出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是正确的。在今天谈论资本及其收入时,需要结合发展了的实践作出科学的回答。现实中资本有多种类型,各类资本的功能不同,因此并不是任何资本收入都是剥削收入。资本收入是否是剥削收入,这需要在对各类资本的作用及其收入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判断。马克思所定义的剥削收入与雇佣劳动相关,在这种关系中依靠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剩余劳动,就是剥削。资本雇佣劳动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定义为剥削收入;资本被其他要素所雇佣而取得的收入,就不能一概认定为剥削收入。这种分析,决无贬低和否认资本作用之意,而是旨在鼓励更多的资本进入经济过程。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与总消费是负相关的,即缩小收入差距的收入分配政策将提高总消费。因此,我们应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努力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逐步形成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所占比例均较小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入分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中相当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收入分配——消费需求——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表明收入分配将会通过消费需求这一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采用1990~2007年中国经济的相关数据对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收入分配调整将会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产生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入分配政策的分类和选择范围,并对部分收入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3.
Utilizing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cross periodic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relation to cohorts and age group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Finnish Incom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and Household Expenditure Surveys covering the period of 1966–2015.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effects on relative income, while the age effects have no meaningful impact when the control variabl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result reveal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shocks and cohort placement on labor market entry. Additionally, absolute incom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conomic shocks create stagnation points in income development, which are especially detrimental to cohorts who are transitioning into labor markets. Additionally, middle-income attainment has not changed due to periodic shocks but rather is related to inter-cohort inequalities and relative income differences, where the baby boomer generation is a clear winner.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中国收入分配与“人口红利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入手,通过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了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金融深化、科技进步、教育水平等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全球化短期内会加剧中国的收入差距,原因可归结为人口红利陷阱,但长期内将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也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劳动力由低阶部门向高阶部门的转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过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效果会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上升而增大。本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税种的税负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为减税助力企业投资提供了新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赵红军  孙楚仁 《财经研究》2008,34(3):121-131
文章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内生于"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当中,直接套用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并不一定具有太大的解释力,而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转轨这一双重制度变迁背景引入城乡差距模型中才能清楚地解释中国的城乡差距。研究发现,人口自由流动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人口不自由流动条件下,城乡差距会发生多层分化,但即使如此,中国的城乡差距仍不太符合所谓的库兹涅茨-威廉姆森假说。  相似文献   

17.
Using political economic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inter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ones, the income gap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aper states that because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ism manufacture style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dominates the proces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one is difficult to be narrowed, and the income ga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enlarge.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凤 《经济学家》2005,(5):66-71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framework with a typical political-economy mechanism,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by introducing government spending into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utility func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Kuznets’ famous inverted-U shap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will hold—the growth rate will be first increasing with the income inequality before the growth rate decreases with inequali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世界经济), 2005,(5)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