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谁来种地"作为"三农"工作的五个重大问题之一作了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加快农业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可以解决将来"谁来种地"问题。然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分化,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管理培训班暨全国农广校校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示精神,深入总结交流前期试点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部署和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关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讲三点意见。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重大意义首先,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领导要求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谁来种地"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是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高度,为我们指明了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实际,在深化农村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深入研究和思考上海农业如何"后继有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谁来种地"的问题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要富裕农民农民、提高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扶持农民。会议提出会议提出,要提高农民素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会议要求会议要求,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建立专门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事关欠发送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就地转移空间不足、转移能力不强、转移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则可以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机理在于: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劳动利的"素质能力"、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来拓展农村旁动力的就地转移空间;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源存量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通过克服制度阻力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凸显。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强化培育措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破解"三农"难题、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突破口,是摆在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新一代农民怀揣梦想,涌向城市,将身后那片故土留给渐老渐衰的父辈时,"未来中国谁来种地?""现代农业谁来承当?"这些难题已经迫在解答!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职业农民正在走进中国农村广袤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期以来,“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舆论关注热点,由此引发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问题广受关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体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来的"三农"热词,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谁来种地"以及"如何种好地"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出务工,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为此,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力举措,也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着力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农林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亿万农民进城就业,广袤田野谁来耕耘?进入新世纪,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不把农民培育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一句空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谈不上,还会影响传统农耕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人才尤其是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江苏省扬州市在"谁来种田"和"谁来服务"两个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必要性解决"谁来种田",首先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农农民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加速。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市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人手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新时期农民职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问题。农业职业化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中央连续12年出台一号文件扶持"三农"发展,但农村要素外流加剧的局面并未扭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谁来种地”的问题目益显著。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五星村的种粮大户陈洪才说:“村民很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我,这样他们就可以去厂里上班,我来当农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化日益加剧,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自2012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已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具体执行这项任务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但参与了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规划工程的出台,而且还要督促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做“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特别报道时,本刊记者就这个专题采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