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巩固主体作用,关键是依靠党政领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是政府行为,只有地方党委、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得好、办得响、办出特色。发挥主体作用,关键是改善能力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农广校在职业农民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关键是通过改善主体基础服务能力条件,实现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教材建设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的有效途径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教材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它提供了新型职业农民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激活多元协作的培训机制,建立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专门机构为主体,农业技术及经营服务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和有关资源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将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关键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阐释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了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逻辑路径,提出坚持走"内生主导、外生推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之路。  相似文献   

5.
陈进 《南方农村》2012,28(10):18-21
我国从事农业的大多是兼业农民,真正的职业农民还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兼业农民比重大;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缺乏农业规模经营条件;缺少培育和壮大职业农民的政策、法规和环境等。要不断创造条件,让更多从事农业的农民真正“职业”起来,成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6.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农业职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农业发展步伐,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需要,全国各地纷纷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旨意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农业发展急需具有职业技术、现代文化理念的新型农民;同时也只有具有专业技能、高新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制度、政府的支持与服务以及农民教育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重要环境因素。目前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所导致的高地租推高了农民的种地成本;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以及组织形式的偏离导致了农民利益受损,影响了政府支持农业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难以化解农业经营风险。这些问题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的桎梏,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为新型职业农民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有农业职业院校280余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700余所,农村职业高中4000多所。这些宝贵的教育培训资源,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但作用发挥得还不够。要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科专业,积极争取将骨干务农农民的农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深刻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突破推进,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8亿多农村人口中,已经有超过2.6亿的农民进城就业,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成为焦点现象,如果不把农民培育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农民,广袤田野谁来耕耘,就会成为世界性问题。解决未来中国18亿亩耕地"谁来种、怎样种"的难题,只有紧紧抓住务农农民骨干群体,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源源不断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夯实现代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当前,各地正在大力培育愿种地、会种地、种好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建设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工作实践中,如何在准确把握有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如何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办法,需要农民教育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者认真研究和回答。在此谈点个人认识。一、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村实用人才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11.
职教资讯     
<正>近期关注农业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要求抓紧制定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专门规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推进"阳光工程"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2.
<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要加强教育培训和认定管理,更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才能更好地巩固培训成果,解决农民在资金、技术、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职业农民在良好的环境里就业创业,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锻造一支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意识超前、素质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那么,如何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夏邑县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进程,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紧抓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为农村培育了一批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的新农民,有力促进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是按照"充分依靠农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脚踏实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与农业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多沟通、多协调,争取早日出台《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使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教学改革。利用农广校的办学优势,完善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农广校特色,并融入各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开发乡土教材。针对所开课程,争取做到每门课程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14,(8):F0002-F0002
<正>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是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官方网站,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以三大版块为总体架构:三农要闻、培育工作、在线服务,内设三农要闻、动态信息、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风采展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八个栏目,全方位服务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交流平台,是实施新型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职业农民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只有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才能满足我国农业现实发展的需要。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培育职业农民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由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中,政策扶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动力和保障。只有得到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需要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方面得到有效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如何强化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天津市武清区农广校从自身职能出发,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创新培训机制,灵活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高务农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培养一大批叫得响、留得住、扎根农村、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能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资源、力量和支撑,为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一、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武清区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锁定在农民专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加快农业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可以解决将来"谁来种地"问题。然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严重分化,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  相似文献   

20.
汤璇芷 《山西农经》2022,(4):164-166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属于基础工程,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内生动力。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应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开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助力农业强、农民富等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对新型职业农民分类和培育价值进行了简单阐述,从长远培育计划、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路径,希望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