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对CPI调查与编制提出了挑战与机会。本文首先结合大数据的特征,指出当前我国CPI的调查和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变革CPI的调查和编制方法的参考路径,以实现运用大数据方法提高CPI数据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程度、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国外CPI编制过程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框架、编制方法、数据质量、信息公布四方面介绍了国外实践经验及理论动态;同时分析我国现行CPI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完善我国CPI相关指数编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瑞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193-193
近两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成为了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名词。但CPI的涨幅与居民的实际感受产生了明显的差距。介绍了CPI的基本概念,我国CPI编制现状,分析了目前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扫描数据因其所含信息完整、全面、海量而被许多国家的统计部门应用到CPI指数的编制当中。扫描数据与传统价格收集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指数编制中二者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瑞典统计局一直致力于降低CPI编制中数据采集误差的研究,通过大量扫描数据与手工采集数据的对比,分析出二者出现差异的原因,并评价其优劣。  相似文献   

5.
<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常作为通货膨胀趋势的重要判定指标、是国民经济核算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指标、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CPI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长期以来饱受外界质疑,因此,深入开展我国CPI编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美国的CPI统计编制在CPI样本选取、代表规格品价格确定方法、权数更新周期及权数透明度、CPI体系结构设置以及统计结果公布五方面存在不同之处,统计部门应结合中国国情在CPI统计编制中做出以下改进:扩大代表规格品的样本规模;抽取代表规格品时采取PPS抽样法;缩短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周期;专门制定特殊情况下代表规格品价格的确定方法;缩短权重更新周期;增加权重的透明度;重新进行CPI体系结构设置;增加CPI公布渠道;提前确定CPI公布时间;计算多种特殊指数。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变化。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项目和消费支出不同于一般CPI编制所代表的人群,若用常规CPI代表低收入群体,则不能反映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生活情况。因此,政府需要另行统计低收入群体CPI,从而为在物价较快上涨时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生活保障提供求助参考。本文总结了当前实践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进展,提出了其编制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8.
根据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教(CPI)与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日益脱节,CPI的涨幅远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的涨幅,这使得人们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产生质疑.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编制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美CPI编制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几年物价呈温和上涨态势,CPI的持续高涨使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对CPI编制环节的研究,比较分析中美两国政府在编制过程中的差异性,以此找到我国CPI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CPI编制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亮 《消费导刊》2009,(8):36-37
我国在2007年至2008年的两年期间内,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历了从快速上涨到迅速回落的一个波动过程。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防止CPI指数出现剧烈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应对当前宏观经济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调控,并同时进一步推进金融行业、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间贸易急剧增加,国际航运市场将越发兴旺.为迎合新的发展机遇,结合中国当前的港口状况,我觉得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地方政府调控CPI,使之稳定在合理区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调控CPI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抓住调控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信息、舆论等手段,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找准着力点,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CPI波动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和计量分析的方法,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和Eviews软件,深入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对国内物价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应。结果显示,CRB影响CPI有直接方式和经CCPI、PPI传导的间接方式。直接影响方式主要作用于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和居住三个子成分,其影响效应在短期和中长期均显著,对CPI的贡献率最大;间接影响方式对CPI的所有子成分均有冲击作用,其影响效应只在中长期显著,对CPI的贡献率较小。总体上,CRB是预测CPI的可靠指标,CRB与CCPI、PPI也有紧密联系,调控物价必须关注CRB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CPI波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每个月公布的CPI数据也备受关注,面对CPI所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更深层次地去剖析CPI的周期波动,考察波动规律及其特征,寻找出波动的原因。本文引用H—P滤波法,对1978—2012年的月度CPI数据进行周期划分,发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CPI经历了七次波动周期,历次波动的特征和原因各有差异,因此进一步去分析中国历次CPI波动周期的特征,对于今后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做出正确的宏观调控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娜 《人口与发展》2012,18(3):68-73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全社会医疗费用负担日益加重,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凸显。分析了我国健康体检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基于两种不同假设方案实证模拟了实施健康体检对降低未来全社会老年医疗费用的绩效。健康体检对降低我国老年医疗费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成效,健康体检的逐步普及可有效缓解将来的深度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造成的巨大压力。年龄层次越高,健康体检对节省医疗费用支出的成效越显著。提出了促进我国健康体检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1995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的外汇储备数据与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以下简称CPI)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外汇储备和CPI的影响期,结果表明外汇储备的增长与CPI存在长期关系。短期来看,上一期的CPI指数和上一期的外汇储备数额对当期的CPI有影响。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外汇储备的增长对CPI影响的滞后期为2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石油、铁矿石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不仅对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造成了很大冲击,还严重危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鉴于此,国家在制定调控物价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应特别注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尤其是要关注国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视防范通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储备与CPI波动动态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构建IS-LM-BP模型并借助1994年1月~2008年6月(174个样本)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物价波动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和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对物价波动均产生正向冲击;进出口贸易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外汇储备不是物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证实进出口贸易和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减缓物价波动,但是长期内对物价波动冲击效应显著,加剧物价波动。由此可见,在开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物价波动的外部传导机制,内外经济问题都需要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田江 《价格月刊》2016,(8):50-5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CPI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在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以石油、农产品及金属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已经对我国CPI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定价、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等策略,不断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Abstact In a recent paper in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Professor Jeffrey Moriarty (2005) asserted the relevanc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business ethics. Moriarty asked whether “businesses ought to be run (more) like states” and argued why that might be beneficial. This paper on the contrary asserts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disadvantages to businesses attempting to be run more like states. Specifically, it asserts that any such an attemp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the re-emergence of a totalitarian society as businesses currently often act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tate. The paper contemplates Moeller’s ambitions in the Weimar period for the business to be run like a state and the historical outcome of those ambitions. The paper also distinguishes betwee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rights and argues that different kinds of rights pertain to different sectors which preclude business being run like a state. Dr. Michael Schwartz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also serves as the vice-president of the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 and Applied Ethics. Hi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ethics has been published in Research in Ethic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and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