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县域经济与注意力经济 县级政区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集中地。县域经济。即以县级政区为区域范围的经济系统,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在我国,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承上启下,它是工业与农业,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2.
马增明 《发展》2008,(8):9-10
一、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为主的特点,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也是农村经济之头,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满城 《辽宁经济》2009,(10):52-5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涉及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对外经济各环节及一、二、三产业各部门的区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区域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区域和基本支柱。  相似文献   

4.
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城市经济的摇篮;是市场经济的温床;是县域社会的脊梁.  相似文献   

5.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主要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纵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它特有的属性,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城市经济的摇篮;是市场经济的温床;是县域社会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许少勋 《发展》2005,(11):77-78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和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县级经济的GDP总量达5.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6%,全国县域人口总数9.3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3%.因此,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稳定.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县域经济应该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仍处于低级阶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与实际需要尚有很大的距离.如何改进这一现状,帮助县域经济发展驶入健康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常常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区域广阔,资源丰富,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性经济特色明显,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党  相似文献   

9.
姜信治 《发展》2005,(10):8-9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发展的空间看,县域经济是各自为政的经济。县一级作为承上启下的行政管理层次,它以县级政权和县级财政作为市场调控主体,从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县域经济往往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是在县级行政区…  相似文献   

10.
青海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牧区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作为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地理单元。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矛盾突出,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级市)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在发达国家享有盛誉的《区域经济学导论》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曾经指出:“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中最年轻、最有生气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不久前…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赋税经济、民生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合性、层次性、开放性、行政性、历史性、易变性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和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县域经济已是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懿笃 《发展》2006,(4):13-15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连接城市与农村、对接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持久活力,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县域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链接点,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只有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起着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作用.而新疆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结合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提出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应加快观念转变,以特色化为中心,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从而实现新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促进广东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把发展壮大县城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中央推进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区域经济。它是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县级财政,具有较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继滨 《特区经济》2005,(12):285-286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其本质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由于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并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