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琼 《魅力中国》2014,(5):342-342
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刑事和解制度得以确认并开始指导司法实践。刑事和解尊重当事人的刑事主体地位,代表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新潮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现实需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正是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的意图。本文以刑事和解概述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完善刑事和解及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在第五编特别程序中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系统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在执行刑事和解制度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明确刑事和解的模式,精确理解刑事和解案件的范围与条件,并且应该建立刑事和解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刑诉法的修改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全面细致地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内容,明确了操作程序,刑事和解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当前刑事和解制度在具体操作中的现状和困境,并对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自从开始一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冲突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机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为很多国家所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刑事和解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2012年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将刑事和解制度纳入其中。目前,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草创之初,在制度构建和实务解决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法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必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余丽 《乡镇经济》2014,(4):84-88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纠纷解决机制,为更好地实现“和为贵”文化传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谐社会建设等目标,理论与实务界都对该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刑事和解法庭同劳动法庭、税务法庭等专门法庭一样,是为顺应实践所需而设想的一个制度,通过该法庭的设立可进一步彰显刑事和解制度的权威,实现刑事和解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爱鹏 《黑河学刊》2012,(3):109-112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是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处理案件、解决刑事纠纷的最基本的条件。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都有明确的规范,我国刑事司法理论和实践部门对之认识不一。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条件加害人认罪、悔过;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有明确的被害人等。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魅力中国》2010,(32):160-161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是欧美刑事案件中适用的两类重要的司法制度。两种制度既有在产生背景、主体、适用范围等诸多的不同,也有在文化基础、诉讼效益等相似的地方,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刑事和解的萌芽,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极需解决的问题,应该为刑事和解的引进作好制度上和观念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侯晓丽 《魅力中国》2014,(7):314-314
随着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案的出台,刑事和解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最后到制度的完美转变,但是由于跟刑事谅解很相似,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当务乏急是在新刑诉法的视野下如何正确运用刑事和解,使刑事和解制度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昌正 《魅力中国》2013,(31):317-317
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专门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实现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化,但是刑事和解协议履行方案的保障问题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解答,且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效果也因为此问题收到“束缚”。该文从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规定出发,分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等三个阶段探索性地回答了如何保障刑事和解协议的履行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有着追求社会和谐、注重社会参与、对现行刑事司法体系的补充等契合点;应当吸收恢复性司法有益成分,如刑事和解参与人范围扩大、专门调解人设立、加害人承担责任形式多元化,促进其功效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黄金山 《魅力中国》2008,(25):64-65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加害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形式与被害人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法理念下的恢复性司法原则和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恢复争议理论和被害人保护学说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刑事和解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得到广泛认可,我国新刑诉法也将刑事和解加以确认。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刑事和解在各地的实践多样化,在操作中遇到一些现实的困境,甚至面临一定程度的司法尴尬。本文试从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正确认识检察机关的定位,更有利于刑事和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前提是什么、哪些案件可以适用该制度、是否所有的诉讼阶段都能适用该制度等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焦点.因此,我国想要引入或移植刑事和解制度,就必须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制度的适用要素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的形式来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具有明显的契约性特征,是契约理念在公法领域的实现。刑事和解具有公法契约属性,包含着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对结果的可预测、契约信守、程序公开、透明等契约精神。但是,契约理念对和解制度是把双刃剑,在推动和解当事人人权保障价值理念的同时,对罪刑法定原则、平等等法律理念提出了挑战。因而,契约行为的规范化是保证刑事和解制度公平公正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周翔  何妙松  蓝颖 《魅力中国》2010,(33):55-58
在我国,对刑事和解的定义,大致经历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阶段大体都是参照西方定义。将刑事和解与“Victim-Offender Mediation”或“Victim—Offender reconciliation”等同。前者称为被害人和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它的基本涵义是指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通常是一名社区自愿人员)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对和解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入刑事处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丹 《黑河学刊》2019,(3):117-118
按照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侦查终结后的诉讼程序继续运行过程中,被害人与嫌疑人(被告人以认罪、道歉、赔偿等方式达成谅解后,刑事和解协议的签订主要体现了被害人民事的权利救济,但是和解协议中又包含了刑法当中犯罪嫌疑人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多种酌定从轻的量刑因素,如在一些赔偿数额较大、或者当事人善变的刑事和解协议中引入公证、人民调解等制度,既增加了刑事和解的公信力,也可使当事人对和解协议的信服度增加,真正使刑事和解制度起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史瑛瑛 《魅力中国》2014,(5):316-316
刑事和解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方式补偿被害人,并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刑事和毹的目的是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并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缓和性、自主性、互利性等特点,在适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案件的方式,抑或是样式,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它已经在西方众多国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对此加以借鉴并作为一种崭新的思路,必将对我国当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当前大的政治背景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理论学术界,都对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志鹏 《魅力中国》2011,(20):163-164
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益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刑事和解制度对于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真有重要作用,它以被害人为中心从而能对其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是我国目前对于被害人的保护明显存在不足,被害人诉讼权利得不到落实,诉讼地位不够明确,物质利益和人身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各地区在刑事和解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实践,这些地区有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娟 《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34-135
运用利益相关群体分析这种工具,对刑事和解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得失加以辩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刑事和解的内在价值,从而有利于构建起完善的中国特色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