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滨印集团之所以瞄准“中国最好、亚洲最强、世界最大”的目标发展,连续十年月月盈利、年年前进,主要是靠快速反应机制,坚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管理的战略化买方市场可谓瞬息万变,而滨印作为外向型企业,不仅要面对这一变化,而且要不...  相似文献   

2.
借鉴滨印经验实施双轨驱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共滨州地委研究室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使之尽早走上现代企业制度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滨印“政府推动、企业自动”的双轨驱动改革路子给我们以有益的启...  相似文献   

3.
鲁方 《山东纺织经济》2000,(3):38-40,22
世纪末的最后两年,滨印集团实现利税近亿元,超过此前十年的利税总和。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千年开始,滨印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这种巨大的变化,是网络构筑能力的延伸和社会资源利用能力的体现,是产品结构优化和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是整体运作水平提高和市场优势得到充分反映的例证,具体可概括为六个方面。一、靠网络构筑能力,实现企业实力大增所谓“网络构筑力”,是企业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获取各种社会资源,促进企业发展的能力。以改善营销网络为重点,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滨印多年来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千年之交,有一个发展趋势是值得关系和重视的,这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它具有九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必须注重“文化力”的开发,因为“文化力”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企业开拓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跃出一颗全省乃至全国印染行业有名望的企业之星,即山东滨州印染集国公司。该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云帆万里竟潮头,以其成功的实践引发了社会各界曾轰动一时的“读印现象”纵横谈。何谓“滨印现象”?著名学者杨启先曾把其内涵概括为四句话:“市场导向,制度创新,政企分开,能人治厂”,亦有专家突出评价为“人才制胜”。能人制厂也好,人才制胜也罢,说的是当时有个董事长张可信.如今,张可信被海南省某企业招聘“跳槽”了!读印的重担就自然落到总裁刘连营等领导班子的肩上。这在当今“一个能人能救…  相似文献   

6.
从“滨印现象”看振兴我区棉纺织工业之路滨州地区纺织工业局山东滨州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营滨州印染厂。该厂87年曾是全省印当行业唯一的亏损大户,在全国印染行业普遍盈利的情况下,亏损达83.7万元。自88年以来,短短的七年间,生产能力增长了1...  相似文献   

7.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放在工程项目上。发展工程项目中的“文化力”,则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最根本的源泉。 “文化力”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就是:智力因素、精神力量、文化网络和传统文化。“文化力”是推动力、开拓力、导向力、鼓舞力、凝聚力,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力”的发展。在工程项目中发展“文化力”,其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力,推动工程项目、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今年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乃至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似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挑战,甚至萧条,中国针织协会理事长杨世滨有着另一种自信,用另一种看法标新立异地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增进内功、促进更大发展的机会。”能够这样说,针织行业是基于它有着足够的底气以及冲出重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科教兴省”战略,不仅是从黑龙江省发展实际出发,而且是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全面开发“文化力”提出了更大、更新的需求。这里所讲的“文化力”,主要是指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其中包括科技、教育,也包括理想、道德、价值观、情操、献身精神等等,还包括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活动设施。提出系统地开发“文化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是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方针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滨印现象”与构造优秀企业家成长机制中共滨州地委组织部滨州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造的经验是多方面的,既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又有开拓市场、民主管理等丰富的内涵。们我们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好的“班长”。因此,我...  相似文献   

11.
滨印效益探秘訾德祯,高宏编者按:本刊上期专栏发表了滨印经验的有关文章后,在全省纺织行业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特别是印染业的管理人员来函要求继续发表和探讨他们的经验。因此,本期仍以专栏刊登一组来稿,以飨读者。和全国印染业一样,随着1982年国家宣布取消...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50余年来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一次全民族的自我超越,是一次全面而又深刻的自我改造。处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企业,必将更加强烈地呼唤企业文化。 首先,加入WTO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烈呼唤企业文化支持。 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的经济生活更加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无一例外地真正成为新格局下市场经济的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决定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这种“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力”。即物质力量,如资本、产…  相似文献   

13.
指引企业前进的路很多,最重要的是走文化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很多,最主要的是全体员工的“三力”,即向心力、凝聚力和文化力。经营文化就是经营企业之魂,它是存在企业账户上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扬帆破浪的“战舰”,也是企业“常青”的保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文化力:新集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经济管理系丁钊一、文化力的内涵所谓文化力是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文化不具备生产力功能,生产力系统中不包括文化。但是,深入分析文化与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我们都知道名牌产品具有丰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名牌员工”的劳模也同样如此,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员工的楷模,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奇绩。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滨印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印染企业之一,已初步形成了“高档产品国内争先、中档产品花色齐全、低档产品物美价廉,高、中、低档齐备,内外销兼顾”的产品特色,产品战略从九十年代初逐步转入“以外贸为重点,以外销为主导”。自营工作从1994年8月起步,当年创汇189万美元。199  相似文献   

18.
滨印之道     
山东滨州印染集团在中国印染业久负盛名。不久前,滨印集团董事长刘连营在全省纺织行业企业改革与管理座谈会上,坐而论道,侃侃而谈,深深吸引了省内50多家大中型纺织企业的代表。滨印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发展之道、改革之道对正在争取三年脱困的纺织业来说,无疑会...  相似文献   

19.
《核经济研究》2008,(2):60-63
坐落于阴山脚下、黄河之滨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建成的核燃料、核材料元件科研生产基地。自1958年至今的半个世纪里,为我国“两弹一艇”研制成功及国防科技工业和核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受到国务院嘉奖,被誉为核工业的“母厂”。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孕育了激励几代创业者所特有的军工文化。2007年11月30日,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以独具特色的核安全文化、保密文化、质量文化和“元件精神”、环境文化顺利通过了现场评估,成为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20.
刘宝申 《中国石化》2001,(10):54-5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文化作为经济的载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国家,区域,种族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开拓市场,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面对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态势,不少企业开始注意“文化力”的开发,纷纷搭配出自己的文化品牌,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的任务,实践也证明,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往往都有成熟的企业文化理念。国外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10年内很可能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