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双顺差"成因的实证分析:1994-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FDI流入量、加工贸易顺差和存差1994—2007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协整检验显示FDI、加工贸易和存差与外汇储备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是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FDI、加工贸易和存差均对外汇储备形成持续的正向冲击,方差分解显示FDI流入量对“双顺差”贡献最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FDI、加工贸易和存差的短期波动对外汇储备的短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就调整我国目前“双顺差”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不是顺差"替罪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这似乎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只要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刹车”无望,人民币汇率便要随之升值。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宝银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5-11,17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迅速,形成了严重的外部经济失衡。本文在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利弊影响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缓解“双顺差”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我国未来时期外汇储备控制的思路、规模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针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减顺差、调投资、促销费"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实现"减顺差"的政策目标,实务界与理论界为此积极寻求对策方案.本文为沈丹阳博士关于"减顺差"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系列成果之三.本文对1996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三起三落"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对解决我国贸易顺差,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贸易规模、尤其是顺差规模的持续扩大,必然在外经贸领域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虽然国家明确提出要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有关方面对有利于恢复贸易平衡的政策工具也非常清楚,但是“投鼠忌器、尾大不掉”,政府很难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改革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持续较大的双顺差格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恶性影响下,双顺差现象依然存在。该文根据我国双顺差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和今年5月的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引起了各方深入思考。 美对华经济政策的基调取决于双边政治关系走向。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崩溃论的影响面收窄,但“利益攸关方”的观点也随着佐利克的离去黯然失色。在此情况下,维持对华政策现状是美国行政当局的首选。在经济领域,美国倾向于接受“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  相似文献   

9.
钟晴 《华商》2011,(5):30-31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将近一半的贸易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顺差中大部分由包括欧美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获得、其后果是“顺差在中国、污染在中国、利润在欧美”。  相似文献   

10.
与多数‘起飞”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外贸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前以逆差为主,90年代后持续顺差。2005年以来,我国顺差迅速攀升,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已超过1770亿美元。特别是我国顺差增长与外汇储备同步升至万亿美元以上,引起了各方面对外部失衡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顺差增大问题,我认为有五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