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十一五”时期城市化的主要趋势呈现出全省城市化速度减缓、区域城市化差距缩小、城市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簇群化态势明显等特点,结合传统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型城市化能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方向是中心镇的培育:中心镇是组团式城市群和网络化区域城镇镶嵌体系的基础层级,是大城市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是农村企业集聚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居住的有效载体,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主要枢纽.  相似文献   

2.
小汤山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的试点镇,在政府管理体制,多元投资体制户籍管理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走出一条以综合改革,促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试点为推动京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起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农村小城镇与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历史角度阐述了中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以及城市化滞后的问题,论证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发展小城镇是加快中国城市化、缓解城市短缺的一个战略问题,同时对积极稳步加快中国农村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现实选择。 一、农村改革呼唤着加快小城镇建设 改革开放21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新特点,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正在产生着一批各具特色、星罗棋布、在沟通城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马克思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口向城镇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要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灵魂,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信息化是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力杠杆。“乡镇企业+小城镇”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但其“分散性、不规模”倾向与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集中化、规模化”趋势不相一致,直接导致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间接地又发展和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以县城为中心发展重点小城镇”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国家要加大投入,城镇注重发展实业,努力建设“农民城市”,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把软环境建设放在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建设也在不断探索高效切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心村建设的实质是以村为核心有序的城乡一体化过程,这区别于长期以来以小城镇为中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从其目前发展存在的困境分析,探讨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追求城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渴望,乡镇领导对改善生存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努力,形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座座新型城镇迅速崛起,构筑起农村工业化的基石,铺就着乡村城市化的道路。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选择,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在要求;同时国内外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小城镇发展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数量的增加,而在于规模成长和质量提高。因此,借鉴成功经验,拓展新思路,推动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根据嘉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对照选择 城市化道路指导原则,嘉兴城市化不应继续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而应该走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路子;不应走粗放型发展城市化的老路,而应走集约型发展城市化的新路; 不应走单一政府推动型城市化道路,而应走政府引导型与民间推动型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秋 《企业家天地》2007,(1):200-201
我国目前采取优先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模式。这是长期以来城乡分立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现状下国家的一种被迫选择。事实上,优先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模式不会使我国的城市化真正得以实现,因此应该改变思维方式,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改革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为城市化的顺利进行扫清道路,在此基础上顺应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坚持优先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要打破二元经济的制度约束,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农村工业化”向“城乡工业一体化”转变,架起城乡一体化的桥梁;通过“农业生产追量的扩张”向“贸工农一体化追求质的提高”转变,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农村城镇化”向“城乡一体大循环”转变,推动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城市化的阶段。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这一时期建设的主要特征。因此,要抓住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1.增强规划意识,讲求规划质量,科学勾画小城镇发展框架。2.加快改革,排除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3.以土地为支点,限制增量,盘活存量,实现小城镇有序建设。4.树立“经营”观念,利用市场机制,有效盘活小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是一个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过程,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带有阶段性的经济问题。文章探讨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互动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对策思路。这对于构建我国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互动发展的政策体系,减少和避免出现误区,推动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实现良性互动,促进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与城市化马慧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中一种最为流行的观点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为中心来实现我国的城市化。但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经...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的一项大战略。全面发挥小城镇的集聚、枢纽和牵引效应,将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农村经济传统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型转变。小城镇的发展要坚持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塑造特色经济,疏通流通渠道,并改革影响传统的体制和政策,消除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情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小城镇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速推进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建国5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成效举世瞩目,也表现其明显的特征.分析和研究这些特征,深入探讨21世纪我国小城镇发展取向,既是一项重大课题,更是一个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加速在现有小城镇、县城集中发展工业,实现城市化,有利于发挥小城市的聚集功能与规模效应,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市的转移,帮助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而小城镇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则依赖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人口知识化及城市化的互动作用。为了使农村城镇化有质的飞跃,必须以工业理念管理现代农业,以园区管理理念整合农村工业,以育人理念提高人口素质,以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镇水平。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就是打破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现阶段的城乡之间的显著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并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城镇作为小型的"城"在城市与农村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有针对性地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和做法,阐明了城乡统筹下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小城镇改造建设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