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东北三省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σ收敛检验和绝对β收敛对各地区的人均GDP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各地区人均收入差异随时间的变化不断降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绝对β收敛速度较快,而辽宁省的绝对β收敛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地区,2003年产新稻谷的收购工作已经开始,国有粮食企业及各收购主体间价格竞争态势已初见端倪。新稻谷的收购价格因为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收购主体的多元化和需求旺盛的集中显现而高开高走,显示出强烈向上的积极态势。一、市场粮价格高,保护价的兜底作用相对弱化东北三省2003年产新稻谷的保护价都维持在2002年的水平,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等稻谷为0.53元/市斤,辽宁省为0.55元/市斤。但由于来自多渠道市场粮的激烈竞争,使得新稻开秤价格不仅高于2002年,而且也高于保护价0.53元/市斤(水分14.5%)。2003年底吉林省普通新稻谷的收购价格普遍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内极端降水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东北三省为研究区,利用1961—2014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6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选取年无降雨日数、生长季无降雨日数等7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和GIS空间表达方法,分析了水稻生长季内极端降水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东北三省年无降雨日数、生长季内无降雨日数、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和生长季连续无雨日数超过10d出现次数均表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大雨和暴雨主要出现在水稻的拔节—孕穗—抽穗—乳熟期; 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发生在水稻播种—三叶—移栽—返青期和乳熟—成熟期的比例最高; 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以6~18d出现次数最多; 生长季内无降雨日数(GPTDD)和生长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GPCDD)在空间上总体均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生长季连续无雨日数超过10d出现次数(TCDD>10)表现为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黑龙江省的中部地区和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大雨发生频率增加,无降雨日数比例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明确东北三省水稻生长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时段和范围,为极端灾害的防抗避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一些研究从劳动力要素拥挤得出包括木材加工业在内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过度"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从单要素投入和多要素投入对比分析了木材加工业的生产效率。对比结果显示:(1)若只考虑劳动力要素,木材加工业的确表现出集聚过度"症状"——劳动边际产出下降;(2)若考虑资本、中间投入品、劳动力等更多要素投入,则可发现在目前的集聚水平下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文章认为,劳动力要素拥挤的表象掩盖了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规模经济区间的事实,而这又恰恰是企业集聚不愿转移的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变以行政手段推进产业转移,代之以通过集聚实现木材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中,制造业的聚集将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文章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直辖市)的10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在IPAT框架下构建了分析制造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动态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借助SYS-GMM方法对2003-2014年间制造业集聚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动态影响,并且正由负向影响向正向影响过渡,表现出生态化、绿色发展趋向。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当从提高居民素质、提升环保技术水平以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相似文献   

7.
基于卫星遥感的东北三省露天秸秆焚烧及其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露天秸秆焚烧及其排放情况,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MODIS卫星数据、GFASv1排放清单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上下文算法及空间统计方法对东北三省2015~2017年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东北三省秸秆焚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吉林省的中西部以及辽宁省中部地区;2015~2017年东北三省共计1.871 8万个露天秸秆焚烧火点,PM_(2.5)排放总量为17.3万t,火点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排放量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省火点最多,排放量最大,占比分别为71.9%和73.3%;东北地区年内各月秸秆焚烧火点及PM_(2.5)排放在春(3~4月)、秋(10~11月)两季最为明显,呈双峰分布,春季火点数及排放量多于秋季,且呈春季增加、秋季减少趋势。[结论]东北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秋季禁烧工作成效明显,春季秸秆禁烧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62143.5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比20142014年增加1484.6万吨,增长万吨,增长2.7%。2670万吨国家自2015年11月1日起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截至12月5日已累计组织收购2670万吨,其中,在黑龙江省收购1669万吨、吉林省收购562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收购396万吨、辽宁省收购43万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单元,运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使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表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工业经济有着良好的拉动作用,但是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贡献率还较低,所以应进一步加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将经济增长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研究分析了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时空演变特征,为合理制定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的空间信息参考。[方法]综合卫星遥感技术和空间信息重构模型优势,基于交叉信息熵方法,构建了作物空间信息重构模型SPAM China,对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空间分布、时空演变、重心迁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域小幅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栅格数量从6 703个增加至7 214个,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吉林省中部地区是东北三省的大豆主产区; 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单位栅格面积增加1 000hm2以上的栅格数量增加明显,面积增加区域主要位于北纬47°~50°之间和东经1255°~131°之间; 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重心分别向东迁移10620km,向北迁移20857km,辽宁省、吉林省大豆种植面积重心南移,黑龙江省基本保持不变。[结论]1980—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小幅增加,但时空变化特征显著,种植面积重心向北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我国专利密集型制造业进行了界定,并以低专利密度型制造业作为对比,通过测算2007—2019年间两类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我国专利密集型制造业TFP的增长变动情况,并比较两类自主创新水平差距较为明显的制造业在TFP增长方面的差异。测算结果显示,两类制造业的TFP增长率及各分解项均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TFP增长率及各分解项的整体水平高于低专利密度型制造业;技术进步是两类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专利密集型制造业TFP的提升将更依赖于技术效率,低专利密度型制造业则需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提高驱动TFP增长;两类行业内部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更高的自主创新水平能够促进专利密集型制造业TFP的增长,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统计方法衡量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运用经济理论寻找影响我国食品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食品行业Panel数据对上述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3-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均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基期水平、要素投入、行业规模效应、产业关联、空间外溢性、交通运输和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7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比较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与2013年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和县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并结合ESDA法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明显,空间差异不断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2)局部差异方面,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西部边缘化"特征和经济退化现象,"HH"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的"哈大齐"地区;"LL"区主要集中在以克山县为中心的西北部地区并有向四周扩散的趋势。(3)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和比较优势,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是实现黑龙江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梅笠草属(Chimaphla Pursh.)隶属于鹿蹄草科(Pyrolaceae)。东北地区产2种,过去记载仅产于吉林省安图县、辽宁省千山及桓仁县。我们于1991年7月在黑龙江省五常县蛤蜊河考察中,于海拔250米处首次在黑龙江省境内采得梅笠草属的梅笠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指数极速发展,从0.053提升到0.667,旅游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指数从2003年0.623提升到2017年的0.856,总体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尽管2011~2015年生态环境指数整体下降,但之后又有回升趋势。(2)12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方面,除大庆市不断向好、鸡西市指标有所下降以外,各地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格局演变很小,基本格局变化不大。(3)总体来看,2003~2017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中度耦合协调逐渐过渡到极度耦合协调类型,两者的要素关联水平较好,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4年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2014年我国以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为试点,启动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辽宁省作为我国的大豆主产区之一,由于经济收益不高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生产前景堪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梳理了辽宁省大豆生产基本情况基础上,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施行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建议和加强施行目标价格补贴的保障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发展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是近年来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特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十世纪以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关于其价值创造力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关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说明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提高黑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发达国家每万平方公里拥有铁路,美国283.7公里,日本629.4公里;就连不发达的印度还有206.3公里,而中国仅有54.3公里。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境内虽然有国家铁路5121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仅有112.6公里铁路,在东北三省中是最少的省份,是辽宁省的46%,吉林省的53%。尚有28个市县境内没有铁路。 地方铁路是国家铁路的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执行两条腿走路方针的产物。近四年来,我国地方铁路正在以每年新建300公里的速度发展。到1988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集聚视角分析台湾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形成机理,认为必须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变迁,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实体要素、农业科技渗透性要素和管理信息组合型要素空间集聚于专业农户。为此需要创新农户理念,在加强培育的同时,必须通过制度变迁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使生产要素向农户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