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升温,但鲜有学者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都市近郊乡村旅游影响进行研究。文章以成都近郊的乡村旅游地花香果居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调查等方式将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及总体影响等4个方面的感知进行均值分析,发现在上述4个方面的正面感知均强于负面感知;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与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花香果居景区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社区归属感越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呈越积极的态度,而学历越高的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更为敏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并提出花香果居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由于等级、性质、特色、服务项目多少、岗位繁杂程度及管理过程不同,需要森林保育、园艺、导游、餐饮、住宿、商业、安全、卫生、财务等多个方面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需求具有数量大、层次丰富、技术差异大等特点;通过对泰安市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随机访谈、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现行临时用地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讨促进耕地保护与土地高效综合利用的临时用地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现行政策制度基础上提出了临时用地规范化管理的可操作性程序,并以沪宁城际铁路江苏段临时用地管理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为实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家战略,应重点加强临时用地选址、规划审批、工程施工和复垦利用4个方面控制作用,从工程项目申报、立项、建设、验收的全过程加强用地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忻州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条件,从构建忻州市内区域旅游合作区、共同开拓旅游市场、共同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路,并提出政府参与,扫清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规划的指导措施。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研究——以湖州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州乡村旅游地的游客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式,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的群体特征、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构成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发展模式,其建立在资源物质再生、循环及利用前提下,以资源物质回收、循环利用为方式增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旅游业不断发展背景下,景区数量越来越多,生态污染问题也随之加重。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已将旅游景区管理与循环经济相结合,使传统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化、低排放转变。本文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循环经济与旅游景区管理的关系、基本应用原则及应用现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在研究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焦作云台山景区,以RS和GIS为手段,重点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和计算了旅游景区的污染物环境压力,并对云台山景区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承载状态,但即将进入较高承载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文章以鼓浪屿为例,把SERVQUAL量表用于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研究,使各旅游景区和政府管理部门能够更确切了解景区的发展状况和景区服务质量差距,制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优化提升方案,为我国旅游景区更快更好走向国际化服务。[方法]综合运用旅游学、数理统计学、经济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因子分析、信度效度分析等,发现SERVQUAL量表不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结果]鼓浪屿服务质量存在很大的服务质量差距,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优化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体验氛围; 打造品牌与口碑; 完善监管机制等。[结论]通过鼓浪屿景区服务差距案例分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旅游经济及景区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省旅游经济历史与现状,论述了四川旅游景区4个成功开发模式:海螺沟开发模式、碧峰峡开发模式、中华熊猫园开发模式和兴文石海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视角研究了平顺太行水乡景区旅游发展对社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愿望较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乡邻关系,但并未引起物价上涨和贫富分化,未干扰居民生活,没有明显导致当地大气污染、污水和垃圾增多。这说明太行水乡景区发展旅游业并未导致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设计变得愈发重要。环境审计作为一种评估和改善环境性能的工具,对旅游景区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供更科学的旅游景区设计方案,有效保护和修复景区文化遗产,提升旅游景区体验和品质,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本文通过阐述环境审计与旅游景区设计的内涵,研究环境审计在旅游景区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环境审计对旅游景区设计的影响,提出加强环境审计对旅游景区设计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436上升至0.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074,影响相对较大;(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及潜力的重要指示器.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 A 级旅游景区密度呈现东西弱、中部强的“哑铃型”的空间特征;A 级景区在空间上因资源禀赋和交通节点等因素的驱动,形成6个集聚区.集聚区空间分布不平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空间应采取“一心”、“四域”、“五轴”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A级旅游景区体现的是相应A级的品质,也是旅游景区的品牌,更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选取郑州市、开封市和洛阳市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87处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郑汴洛A级旅游景区总体呈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城区—县域差异及"三点一线"旅游带的格局特征,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县域内景区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较低且呈现离散状组团式分布。2已有的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特征、交通区位条件和重要河流水系分布等因素通过综合作用共同影响着郑汴洛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评价指标的合理选取,评价技术方法的科学运用,再结合案例地—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景区的实践模拟,以此验证这一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程占红  牛莉芹  张峰 《林业经济》2012,(8):121-124,128
基于不同年份的卫星像片,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指数,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影响下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看,在斑块总数、斑块总周长及其所占的比例、斑块总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上,在不同时期变化幅度不大。近期耕地的斑块数最多,草地的斑块总周长及其比例最大,灌木林地的斑块总面积及其比例最大。(2)景观要素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不同年份间变化都很小。结果说明芦芽山自然保护措施得力,植被景观得到比较有效的保护。居民用地和耕地的斑块数和总面积的变化,说明人为干扰对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