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旱作农业不外有机和旱作两个特点,研究其技术措施,主要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抗旱耕作两个方面着手,从运城地区的情况看,可行的措施有以下五点: 一、大养其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既是土壤肥力的尺度,也是土壤抗旱能力的标志。据测定,有机质含量高的耕地,比含量低的耕地同时期内蒸发量大大减少。而同样降水的有效性则大大提高。多年来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忽视有机质的补充,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据调查,目前运城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以上的耕地仅占全区耕地的10%,含量  相似文献   

2.
正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欧美、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果园生草有哪些好处?又该避开哪些误区呢?果园生草的好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长期以来,果园内施用大量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酸碱失衡、肥力下降,是果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绿色作物根系强大,地上部分生长旺盛,含有大量丰富的有机质,翻压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据试验,覆盖层下  相似文献   

3.
垦造水田对于提高耕地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土壤质量提升极其关键。以粤北南岭山区韶关市A村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判明其改造为水田过程中土壤质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整有机质和pH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改良,并通过质量等别评价最终判定改造前后土壤质量变化特征,使其达到水田垦造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有机质、pH和容重是该区域土壤进行水田垦造的最主要限制因子。通过表土剥离重构、施用有机肥45 000 kg·hm~(-2)和黄腐酸钾7 500 kg·hm~(-2)、以及播撒生石灰1 500 kg·hm~(-2)能够有效提升该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并降低容重,使土壤具备垦造水田的基本条件。同时,经过改良,预计研究区可新增水田面积13.15 hm~2,国家级耕地利用等别提高至4等,省级耕地利用等别提高至10等。综上所述,土壤有机质和pH调整是耕地提质改造的必要手段,本研究为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定量估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效益,明确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以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的林地、耕地、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排土场复垦土壤的特殊性,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等与土壤联系密切的效益指标,对其生态环境效益分别进行定量估算,得出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总效益为1586.5×104元/a;单位面积复垦后耕地、林地、牧草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分别为2.47×104元(/hm2.a)、1.76×104元(/hm2.a)、1.58×104元(/hm2.a);气体调节效益方面,林地>耕地>牧草地;涵养水源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营养物质循环效益方面:耕地>林地>牧草地;保持土壤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研究结论:加强复垦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排土场复垦土壤肥力以及营养物质循环能力研究是提高研究区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以黑龙江省黑瞎子岛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代表土壤性质的8个指标作为分析参数,对其进行经典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瞎子岛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异质性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差异比较大,除pH之外的7个土壤理化指标均呈强度变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综合养分因子(有机质、全氮、全磷)是影响土壤养分水平的主要因子群,其次是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磷水平,速效钾和全钾的作用相对较弱。根据土壤养分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土壤样本划分为5种类型,植物类型和地形直接导致了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的分辨率大小决定区域地貌形态特征的表达程度,但目前DEM对于局部地形变异大的平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方法]文章以江苏北部耕地区域为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不同分辨率DEM下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成土母质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DEM分辨率对局部地形变异大的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的影响程度。[结果](1)不同DEM分辨率下,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与成土母质5类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2)当DEM分辨率在大于150 m的范围内变化时,环境特征因DEM的“概化”而逐步缺失细节信息,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精度随分辨率的增加而降低;(3)地形是苏北耕地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差异的最重要影响因子。[结论] DEM分辨率在60-90 m范围内时,整体平坦但局部地形变异程度较大的苏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制图效果最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相似地貌类型区土壤有机碳制图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掌握我国西南典型山区耕地地力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区域耕地的合理施肥和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从影响耕地地力的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养分状况4个方面筛选13个评价指标,随机采集2515个土壤样品,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引入基于Bootstrap算法的CART模型,并与模糊数学法相结合,构建地力综合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及分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地力分为6个等级。其中,三级和四级耕地所占面积最大,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0.39%和23.13%,并且随着等级的升高,各等级耕地中的灌溉水田面积逐渐减少;空间分布上,各等级耕地在每个乡镇均有分布,但由于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质地等存在空间差异,每一等级的耕地在各个乡镇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耕地地力呈现以河谷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衰减的趋势,且随着等级的升高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土地利用的受限性也逐渐增多。因此,建议一二三级耕地在利用上注重科学施肥,加深熟化土层,四五六级耕地重点做好水土保持,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推进坡改梯工程建设,部分坡度过大的耕地,可考虑退耕还林还草。评价结果对于解析我国西南相似区域内的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子、开展地力定向培育和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点建设内容,以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方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灌溉率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与粮食单产间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因素相互间也有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2)单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其重要性序次为:灌溉率、速效磷、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质地,重要性系数分别依次为0.188、0.179、0.173、0.167、0.156、0.136;(3)新郑市的耕地可划分为3种类型的整治区,不同类型区的耕地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丘岗地区的耕地质量最差,是农田整治的重点区,主要障碍因素是灌溉率低、土壤肥力差。研究结论:新郑市不同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不同,丘岗地区和砂土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农田灌溉率和培肥土壤,山前平原区主要是提高土壤磷肥肥力。  相似文献   

9.
辽宁棕壤耕地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土壤类型为基础,选取土壤管理、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6个方面14个指标对辽宁棕壤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主要障碍因素基础上,根据障碍因素组合类型的不同对辽宁棕壤耕地进行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方法]采用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利用障碍度模型对辽宁棕壤耕地质量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棕壤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结果](1)辽宁棕壤耕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21.49%、59.18%和19.33%,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为主;(2)障碍因素组合类型共14种,根据障碍因素不同划分为3个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区,即有机质障碍类型区、灌溉能力障碍类型区、质地障碍类型区,分别占棕壤耕地总面积的86.45%、10.75%和2.80%。[结论](1)针对障碍因素类型分区,提出各区以障碍因素为主的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从而保证粮食生产;(2)文章从耕地土壤类型角度研究耕地质量障碍因素类型分区及其利用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耕地资源分区利用与管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甘肃省榆中县1996年土地详查电子数据库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分析该区域15年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耕地转入转出变化。结果表明:从变化总量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交通水域用地面积均有增加,草地、园地面积减少;从空间分布看,中部农耕条件较好乡镇的耕地被建设用地和林地挤占现象显著,耕地增加区域集中在北部干旱山区及南部二阴山区;从不同坡度等级区域看,小于15°区域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显著,大于15°区域内尽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推进,但仍有部分经济落后乡镇存在坡耕地面积增加现象。可见,在耕保、城镇化和生态工程的三重压力下,如何保证耕地占补中的数量质量同平衡、如何保护高质量耕地不被挤占、如何合理确定区域退耕林草结构比例都是生态脆弱区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利益分配过低的案例分析,提出了目前集体林区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个现有法律框架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阐述林地的功能特性和概述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遵循法律社会学的整体原则,充分发挥林地的政治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法律决策准则是流转林地利益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杨群 《水利经济》2007,25(1):57-59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不仅承担水利事业职能,开展水利事业性业务;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经营性资产,开展经营性投资活动。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王志坚 《水利经济》2012,30(2):22-24
国际河流水权研究长期被忽略,成果较少.构建完善的国际河流水权理论是解决水冲突的关键.国际河流水权应界定为扣除生态需水量的水体所有权.以水权为基础建立流域国权利义务对等的法律关系不仅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结合江苏省具体情况,构建了"资源社会经济生态"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动力机制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可以将政策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减少矛盾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实现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益障碍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深层动因;农村宅基地的有效流转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导向机制、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和对农民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语圣 《中国农史》2007,26(3):123-131
民国时期,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兴盛、民间社会力量的强大,在灾害救治领域体现出较为浓烈的救灾资源捐助多元化的表征:一是捐助主体的多样化,如同乡会、同业公会、政界、实业界、宗教界、文化界、军界及大量个体等;二是捐助方式的多样化,如营业助赈、捐薪、娱乐助赈、书画助赈、礼仪助赈、广告捐助等。这些救灾主体和如此的捐助方式,从救灾层面凸现了民国这一多元化社会的奇特景观,对今天更好地做好灾害救治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国森林公园组织结构设置的状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公园作为企业应根据市场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于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的组织结构模式。并以陕西省平利县千家坪森林公园为例,对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适合森林旅游特点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9年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GB 1353-2009《玉米》,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玉米不完善粒检测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检测过程中需引起注意的事项,统一了检验尺度,有利于缩小个体间检验结果的差异和提高玉米不完善粒的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文利用FAO渔业统计数据及COMTRADE数据并经整理,分析了1996~2010年世界水产品贸易,结果表明:世界水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出口市场则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生鲜水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水产深加工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而初加工品的地位不断下滑;世界水产品进口市场集中度在不断下降;日本在世界水产品进口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欧盟则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出口的增速则在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