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指数、集中指数、再分布指数、人口分布重心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基于第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演化的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人口密度密集的区域在空间上表现为“X”型;人口再分布先后经历了先弱后强的趋势,1990年后人口分布活跃性增加;人口分布重心在东北-西南方向往返移动;人口分布总体上表现为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性在降低.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选取区位熵刻画居住空间分异格局,运用空间隔离指数测度迁移人口分异程度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迁移人口聚居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南京市迁移人口的集聚空间大体呈现出中心低、外围高、西北低、东南高的"扇形+散点"的分布特征。制度因素对于人口迁移聚居区形成的影响趋于减弱,而市场因素、住房因素的影响正在持续加强,人口因素是影响迁移人口聚居的基本因素,其中年龄结构分布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自相关、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及人口重心和偏移份额法,对1990年以来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分布总体较均衡,人口密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人口向主要交通干线和城市地区集中;(2)山东省各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人口密度高高集聚的分布出现在鲁西南地区;低低聚集的区域出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周边;(3)1990~2000年间人口偏移增长为正值的地区出现在鲁西南地区,为负值的地区出现在山东半岛地区;而2000~2009年间人口偏移增长格局与前一时段正好相反;(4)人口政策、行政区划的改变和经济因素是山东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县区为研究单元,使用人口密度作为测度因子,运用ESDA方法对2013年河北省县域人口分布差异进行定量测度与空间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河北省人口分布存在相关性;局部分析,以"高高"区、"低低"区为显著,主要集中在冀中、冀中南和冀北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差异较小;"高低"区、"低高"区数量较少相关性不明显,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是生态压力空间转移的一种特殊人口迁移类型。生态移民缓解了迁出区生态环境压力,与此同时会对迁入区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以1995年、2005年、2015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借助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半变异函数等方法研究了宁夏红寺堡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1995-2015年的20年内,红寺堡区各种土地类型间的相互转换较为频繁,总体趋势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持续增加;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先增大后变小,高风险区集中在城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的未利用地所在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生态风险等级与地形也存在着相关性,高风险分布在海拔和坡度较小的地方。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对生态风险的影响,为红寺堡区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相关借鉴及建议,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4、2008、2012年人均农业收入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角度研究广西县域农民农业收入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广西中部以较高、高收入县域为主,且空间形态长期呈"/"形状,较低、低收入县域集聚东、西两侧。(2)2004年以来,较高收入、高收入县域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仍以中低收入县域为主。(3)收入等级相同或相近的县域空间集聚现象有所减弱,但中间高、两侧低的整体格局仍然存在,无明显空间变迁。(4)农业收入热点区形成南宁、柳州"双核心"模式。热点区域缺乏对冷点集聚区的"飞地"支持。(5)北部湾经济区农业收入最具竞争力,县域空间分布无明显差异;桂西资源富集区农业收入出现局部热点,但南高、北低格局将长期存在;西江经济带农业收入问题较为严重。(6)地理位置、农业细类结构与农业新经营方式采用、区域发展战略等因素成为农业收入时空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休闲渔业区(点)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山东省159个休闲渔业区(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等方法,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休闲渔业区(点)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两大集聚区,不同的城市休闲渔业区(点)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类型特征;渔业资源和渔业文化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矛盾;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休闲渔业的市场主体和开发潜力,与休闲渔业区(点)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交通条件与地区休闲渔业区(点)的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渔村往往地处与外界联系不便的地区;大部分休闲渔业区(点)集聚在景区周围,利用旅游景区的边缘效应与旅游资源互补作用。以上结论对当前优化山东省休闲渔业空间发展格局,指导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2011年江苏省农民纯收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民纯收入变化的区域差异及格局演化。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地区间绝对差异逐渐增大;农民纯收入的高收入区和较高收入区在苏南地区集聚,中等收入区、低收入区和较低收入区在苏中和苏北地区连片分布;从增长速度看,2001-2005年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2006-2011年则集中分布于苏北地区,两个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南北转换;依据农民纯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将江苏省划分为五种类型区:高收入高增长型、中收入高增长型、中收入低增长型、低收入高增长型、低收入低增长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通过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分析福建省耕地承压的时间变化规律及成因。[方法]文章通过耕地承压类型区的划分,分析福建省耕地承压的空间变化规律、成因及区域特点。[结果](1)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在保持粮食自给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1998—2018年福建省耕地承压呈明显上升趋势;(2)根据福建省各县(市、区)耕地压力指数划分耕地承压类型区,共分4个类型区,即:耕地高承压区,耕地较高承压区,耕地较低承压区和耕地低承压区;(3)福建省耕地承压空间差异显著,闽西北山区低于闽东南沿海地区。耕地高承压区和耕地较高承压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和靠近闽东南沿海地区,其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耕地承压明显;耕地低承压区和耕地较低承压区主要分布在闽西北山区,其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耕地承压不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压力大且地区差异明显,总体上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区域农业生产格局通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变动实现调整,将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域,以期对其粮食供需关系和供需关系变动下农业生产新变化进行细致描述。[方法]文章基于县域尺度,以重心模型刻画近10年山东省粮食供需背景,综合利用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系数、区位熵、结构变动指数等方法,分别从产量和结构探讨农业生产在粮食供需背景之下的格局演变。[结果](1)2008—2017年山东省缺粮区数量增长,粮食供需重心明显西移,西部须面对来自自身粮食需求和东部缺粮量同时上涨的双重压力。(2)山东省粮食生产转出区数量先减后增,粮食生产转入区数量先增后减,粮食生产与供需变动存在空间一致性,粮食生产转入区进一步向西集中。(3)供需变动下山东省农业种植结构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非粮作物集中趋势增强。(4)山东省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指数高值区可分为粮食生产提升型和城市规模扩张型两类。前者为缓解粮食供需压力,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显著上升;后者呈现以市区为中心的接触扩散格局,但也通过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供需,并未出现粮食作物大规模转变为非粮作物。[结论]在粮食供需背景下,山东省应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以求适应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 ,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兵团农牧团场的现状而言 ,笔者以为 :扎扎实实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农牧团场经济体制适应市场、充分挖掘发展潜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农牧团场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 ,农牧团场虽然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 ,但由于农牧团场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 ,市场的参与度很低 ,再加上农牧团场目前的基础产业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处于过渡时期 ,…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其重要标志 :一是要求再生产的资源必须补偿生产消耗 ,同时还要存在一个增量 ,以使资源可持续利用 ,并使生态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二是在保护生态平衡 ,发展有效使用价值的支柱产品的基础上 ,使经济不断增长。三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科学、技术素质等内在整体素质 ,使社会不断进步。兵团经过 45年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这给兵团农场 2 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因此 ,在兵团农场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一、兵团农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Arcgis及其3D和空间分析扩展模块的支持下,计算并探讨武夷山森林主要树种(杉木、松木、阔叶树)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各梯度级的分布比重,采用三雏立体林相透视图表达森林的地形分布特征,并对其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阔叶树由于受人为干扰趋向分布于高海拔、坡度陡的山地;杉木林在长年人工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占据林分的首要地位且主要分布在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松木适生性较广,明显倾向分布于(半)阳坡;人们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也对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已走过四十余年历程的中国农业税日显老态,其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显露,本文对其缺陷逐一加以分析,提出取消现行农业税,相应地扩大我国增值税、消费税,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和对农业收入征收所得税的解决方案,并指出逐步消减乃至彻底取消农业税收将是WTO框架下我国农业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经济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与低碳林业密切相关的森林抚育经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低碳经济下发展森林抚育的必要性、实施森林抚育的方式以及森林抚育对低碳林业的贡献,并对低碳经济下森林抚育的效益进行了价值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下通过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建立补贴机制、制定科学的森林抚育方案等措施开展森林抚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经济》2020,(2):111-113
以主营业务为煤炭销售的P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及现状为例,通过分析P公司在实现财务转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产生的财务共享中心结构部门复杂、共享中心简单机械化,以及财务人员难以改变传统观念、无法适应共享中心等问题,提出企业应合理选择配置人员、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及奖励机制、积极促进业务财务融合,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和综合能力,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等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体制转换与结构调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国有农垦企业的团场 ,只有通过这场变革 ,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事求是地分析团场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某些突出问题 ,对自觉、理智、有效地投身于这场变革 ,无疑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一、民主管理与资产重组同全国一样 ,团场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而且面临着某些不利的环境因素。从内部环境看 ,管理与效益水平亟待提高 ;从外部环境看 ,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合作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影响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分析的主要问题是 :合作制本质规定与实现形式问题 ;合作制与商业化问题 ;合作制的产权特征与管理体制创新问题 ;合作社资本结构与资本运营问题 ;政府在合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对发展合作制若干疑问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A的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扩展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C2R模型,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土地利用的特点选取一定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对该区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该区域DEA无效年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土地各投入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第二三产业人员的就业素质以及加强土地市场的信息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