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郭艳秋 《中外企业家》2014,(10):253-253
辽宁省全省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885,社会的实际产出与理论的产出前沿面还有很大的距离。资源利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沈阳、鞍山和锦州;资源利用效果中等的城市有大连、朝阳、辽阳、丹东、葫芦岛和盘锦;资源利用效果最差的城市营口、本溪、抚顺、铁岭和阜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3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际测算,可以得知:全省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6885,社会的实际产出与理论的产出前沿面还有很大的距离。资源利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沈阳、鞍山和锦州;资源利用效果中等的城市有大连、朝阳、辽阳、丹东、葫芦岛和盘锦;资源利用效果最差的城市营口、本溪、抚顺、铁岭和阜新。  相似文献   

3.
彭浩  曾刚 《上海房地》2009,(2):41-43
土地资源可以说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我国的春秋时代,管仲就已经提出“地者政之本也”之说。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对城市用地需求量的猛增,但是土地资源特别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大量闲置的现象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进行城市土地再开发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陶春海 《企业导报》2010,(1):104-105
医疗服务的产出极为多样且复杂,服务所需消耗的资源差异极大,同样数量的产出所消耗的卫生资源是不同,产出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单纯以生产数量来衡量医疗服务产出,则无法真正反映医疗服务产出和卫生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应对医疗服务产出的质量差异予以适当的调整,只有对服务产出的质量差别进行调整后,才能使不同医院之间的生产效率比较具有效度。  相似文献   

5.
对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三地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并对资源投入过多或产出不足等问题提出合适的改进意见,促进京津冀医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比一般的教育产出更为重要,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资源相对不足的现实对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对辽宁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R&D),研究区域R&D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对探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河北省R&D活动的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R&D资源投入、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为投入指标,以专利为产出指标,对区域R&D资源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河北省的R&D投入产出弹性较高,专利对科研资金的产出弹性为0.43,专利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产出弹性为1.46,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碳基能源的消费模式以及能源利用效率都直接关系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分别从工业能源的投入角度和产出角度分析克拉玛依市各工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应用GM(1,1)模型对工业碳基能源的节能潜力进行趋势性分析与预测.最后,通过克拉玛依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的分析,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工业化提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经济学上的择优分配原理,结合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的内涵及其计量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大陆近十年的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区域配置效率可以界定为建设用地用于不同地区开发建设时所获得的整体利用效率,其高低可以以不同地区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差异之大小来衡量。实证评价的结果也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经历了一个波动变化阶段。为优化配置效率,今后应提升低效用地区域的土地边际产出,并考虑将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于边际产出效率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永康市的实践为例,优化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机制,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贡献率"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要下降30%。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基于吉本斯抽样估算的贝叶斯潜在多动态因子模型,估算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全国、地区和省份动态因子,发现全国动态因子和区域动态因子较好得刻画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区域经济事实。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全国动态因子是省份第二产业实际产出波动最重要的驱动力,异质性成分是省份第一、第三产业实际产出波动的主要驱动力,区域动态因子影响力弱,省份动态因子对第一、第三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类型动态因子对各产业影响程度的省份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和区域以及省份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比较集装箱港口的纯效率值和全效率值,对我国珠三角的5个集装箱港口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港口腹地进出口贸易总额直接影响效率,而不影响生产技术,其对港口效率起正强化作用,大型港口抵抗海运市场变化的能力优于小型港口;港口机械的科学管理和机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集装箱港口产出和效率的关键因素;职工人数的多少对产出的影响微弱,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降低职工人数不影响产出;珠三角集装箱港口在总体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低碳经济又称为消耗化石能源少的经济,是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我国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生产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06年至2008年各省市物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投入指标选取公路里程、铁路里程和能源指标,产出指标为各省市物流业产值,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得出虽然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效率不高,但对于能源的利用效率来说,有20个省份已经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状态,但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对能源的利用仍然存在投入冗余.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在绩效审计评价中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国生 《中国审计》2002,(10):23-25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经济性(Economy)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也就是节省的程度。效率性(Efficiency)是指从一个部门或一个项目的资源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既定的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的影响与实际影  相似文献   

16.
<正>存量土地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资产,是深化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2024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星 《企业经济》2005,(4):137-138
依据效率原则配置税收资源是实现税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税收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税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经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税收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是个经济大省而非经济强省,尤其是R&D还没有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特别是R&D资源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合理配置R&D资源,提高R&D资源的投入产出率,即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争取尽可能多的社会经济收益,以达到资源的配置效果最优,这既是提高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河北省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一、研究综述R&D资源投入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经费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方面。国外代表性的如Ace.Feldman(1994)用知识生产函数研究了美国知识生产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所有企业的创新产出随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省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资源流动与资源丰裕程度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源生产大省和资源流出大省的资源效率低主要是由资源配置效率低、人力资本积累弱和市场发展滞后所导致的,更深层次而言,是由我国的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的。从整体上看,中国目前资源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利于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要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和加速市场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内总产出不断增加、区域产业结构及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区际引力与辐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可表述为,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经济总量增加能力、产业结构优化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和资源聚集能力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