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丽 《活力》2011,(18):112-112
形象设计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本论文涉及的形象设计特指个人形象设计,在文中探讨分析了个人形象设计的行业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旅游形象定位(一)乡村旅游形象解析乡村旅游,一般来说主要是指依托乡村自然旅游资源(乡野环境、自然风光、物产等)叠加上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乡村建筑和居所、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乡村饮食、乡村生活方式)而开展的、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学习、娱乐和购物等的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形象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和选择,因此要重视旅游形象塑造与传播。本文对无锡旅游形象定位、游客对无锡旅游形象的感知、无锡旅游形象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休闲度假要素配置以及全方位立体传播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西南北各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唯中部不能给旅游者一个整体的印象,没有一个清晰的旅游形象,如果能通过区域形象设计,为中部设计和塑造一个能够强有力吸引旅游者的整体形象,再加上中部特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部各区域都将会获益.提出了共同打造"中部旅游圈",构建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设想.并依据区域形象设计与CIS战略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旅游项目形象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形象相关研究资料的评述,借鉴了国内专家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模式,结合秦皇岛市城市现实情况,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模式:旅游形象分析-形象定位及口号-形象要素设计-形象推广-形象维系与更新。希望借此提升秦皇岛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增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杨强  盛锴 《城市问题》2011,(5):97-101
认为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重点研究内容。以湖州市为例,对有形乡村景观和无形乡村景观资源的表现形式、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村居意象系统构想并阐述了其含义和构建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目标、打造人与效益影响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方式的对策建议和基于村居意象系统构建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天水旅游形象设计和定位就是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规划地方性的研究和受众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理念和外在界面。通过对天水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从中得出最能代表天水旅游形象的,有标志性的,最广为人知的几个主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主要方式,它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文章以泰安市乡村旅游地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泰安市乡村旅游地形象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地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针对泰安市在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型岛屿乡村旅游发展分析——以苏州三山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乡村旅游资源中比较特殊的形式,本文通过对苏州三山岛乡村旅游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发现苏州岛屿乡村旅游存在客源市场单一、旅游基本设施不健全、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形象等问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树立乡村旅游形象等措施来促进岛屿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儿童远离 自然,城郊乡村景观趋于城市化,旅游产品单一,乡村旅游投入受限等诸多问题,以具有地缘优势的城郊乡村为研究对象,把自然缺失的城市儿童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提出儿童友好型城郊乡村景观营造,通过问卷调研阐述其可行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吸引点,从而有效疏解城市公园压力,改善乡村环境品质,为乡村旅游提...  相似文献   

11.
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往往是与定位分不开的。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明确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进而凝聚和鼓励人心,集中力量有计划地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腾冲县旅游形象中在理念设计、行为设计、视觉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腾冲县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芜湖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城市中主要的景观如公园、广场、步行街、长江大桥等为例,探讨该市景观形象方面的利弊,分析了景观形象应如何与旅游功能相互整合,试图为芜湖及各城市的景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不仅给当地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我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要注意乡村旅游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牵扯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洪玲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174-175
文章以《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为载体,探析旅游专业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研究重点及如何开展实训教学,并对课程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乡村饮食、乡村居住和乡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以村寨聚落文化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要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苏州,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市75%面积为乡村区域,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广袤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增强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功能是发展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精准扶贫的现状,在体验经济视角下,通过精准定位乡村旅游的主题,塑造旅游地区的形象、削弱旅游的负面线索、制定增加游客印象的纪念品、增强游客的感官刺激五个方面来发展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并从政策、规划、地方品质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机制,以期为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33):43-44
以商洛市万湾村为例,从旅游导向乡村景观切入,利用SPSS软件结合IPA模型,从乡村景观重要性与满意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万湾村景观建设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是不一致的,且存在景观设施不完善、景观不突出、村民文化意识不足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景观建设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