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整体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或已经回暖或“复苏”。对目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回暖或“复苏”,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石建勋 《中国经贸》2009,(13):35-35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股市上涨了1000多点,中国汽车销量连续4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局部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但是,综合对比分析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中国经济仍然在底部运行,回暖尚存变数,现在轻言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或复苏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3.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今年以来股市上涨了1000多点,中国汽车销量连续4个月全球第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局部转暖迹象、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乐观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但是,综合对比分析今年以来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中国经济仍然在底部运行,回暖尚存变数,现在轻言中国经济"率先回暖"或复苏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09,(6):69-70
特里谢在5月初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他对经济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经济低迷已达谷底,我们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拐点附近。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公布的领先指标也显示,截至3月份,法国、意大利的领先指标已连续三个月上升,而英国和中国的领先经济指标已经连续两个月走高。该组织表示,这四个国家或许都已经触到了“可能的底部”。  相似文献   

5.
赵伟 《浙江经济》2010,(5):20-23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之后,显然已经露出了复苏的强烈“曙光”。自2009年二、三季度开始,先是日本和欧元区,而后是美国,三个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相继摆脱负增长,显现出复苏的迹象;到第四季度复苏迹象进一步强化,且明显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短暂回凋之后,呈强劲反弹势头。到2009年年底,增速已然恢复到近乎“超高速”的水平,四季度增速几近11%。乃至有分析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再次过热了!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经济形势转好的带动之下,1997年台湾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整体经济稳健成长,呈现“高成长、低物价”的格局;然而,1997年也是台湾经济“逆境频生”的一年,许多经济、非经济因素给台湾经济发展形成木大不小的压力,并将影响1998年台湾经济发展。(一)1997年台湾经济表现良好的指标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①总体经济成长良好:从各季经济成长来看,1997年台湾经济走势呈现复苏的态势,在股市交易热络以及工业生产连续9个月向止成长的带动下,1997年第一季度经济成长率达6.83%;第二季度虽然出现猪四蹄疫,冲击对日贸易,但对经济成…  相似文献   

7.
日本     
《上海经济》2010,(3):72-72
日本第四季度实际GDP季增1.1%,超过经济学家预期;日小1月企业破产件数较上年同期减少21.8%至2007年以来最低,且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日本央行2月经济报告维持对该国经济整体状况的评估不变,并称同此前三个月一样,经济“正在回升”,尽管复苏速度在近一段时间中将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17日】中国的“两会”今年不仅在国内受到“轰炸性”报导,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人们关注的当然是下一步中国的经济政策往何方去。而此时两条经济新闻砸出台,使得那些希望中国救世界的人们大为失望,更令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忧心忡忡。新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外部的经济形势还在恶化,导致中国的出口连续4个月衰减;而中国国内的需求同样不振,造成通货紧缩压力。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切正是中国经济放缓即将触底的征兆。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14,(4):M0001-M0001
中国经济似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前的“阵痛”:经济增速环比下行,股市指数大幅下跌,更令人忧虑的是去年末以来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下降。总体上看,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孕育,  相似文献   

10.
统计数据频频“打架” 自2008年底中国出台了4万亿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民众对经济数据的关注可谓空前,围绕国家统计局每月的关键指标,“官、产、学”各界总是会依次进行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复苏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显示,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小幅回落,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继续下行,经济景气呈持续高位回落的态势,“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解除”。  相似文献   

12.
王栋南 《开放潮》2004,(2):57-58
《日本经济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口的大幅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9,(42):33-3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日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复苏速度将快于先前预期,中国等亚洲国家正“领跑”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4.
[国广播公司11月21日]早在奥运之前好几个月,中国经济就险象环生,股市在下跌通道中惊险起伏,房市直线下跌,企业破产潮难以遏止。最让中国政府头痛的还不是失业人员骤增,而是财政收入连续几个月“跳水”。  相似文献   

15.
1998~1999年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三种物价指数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负增长超过40个月)。这一现象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通货紧缩”。但人们对“通货紧缩”的含义、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货紧缩等问题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物价指数出现连续数月下降就是通货紧缩;有人认为仅有物价指数连续下降还不能算作通货紧缩,还须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量下降,甚至经济负增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不管怎么解释,我认为我国这个时期经济增长困难及物价指数连续下跌是事实,必须讨论通货紧缩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新兴经济体复苏始于春季,亚洲复苏势头尤为强劲工业生产、商业调查等供应面的经济数据和先行指标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始于今年春季。以年率计算,24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工业生产在连续两个季度的急剧下滑之后,在2009年2季度增长了17%左右。如果扣除中国和印度,那么主要新兴经济体2季度的平均增速有所降低,但也.超过了10%。在各主要地区之中,亚洲工业生产的复苏势头尤为强劲,而且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尤其9月份以后,明显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的经济危机不小冲击,各项经济指标急剧下滑。2009年已经过去三个月,全球和中国经济似乎仍在低谷徘徊。全世界都有共同的疑问:下一步经济将会走向何方?何时复苏?谁先复苏?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国应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33-3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周二连续第七次上调基准利率,并承诺随着经济复苏力度不断增强,将继续“有节制”的加息。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不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中国经济的‘小阳春’将不可持久。”面对各种数据所显现出的经济复苏迹象,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如是表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4日至9月16日在中国大连召开.会议中围绕“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主题,在低碳增长、变革性创新、移动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在新经济格局中“支持变革性创新、追求新的增长前沿、制定新的行业模式和政策、保持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创业文化”4个要素。关于中国经济“三问三答”的分析.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中国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夏季达沃斯论坛提供了一种亚洲视角,注入了更多的中国因素,特别是展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此传递出更加坚定的信心。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