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国有股上市流通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在发展之初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认为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保持企业的国有性质,因此,在将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时,专门设计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投资者只能认购和交易流通股,而非流通股(主要是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其他类型的法人股比例较少)只能进 相似文献
2.
股票投资毋需分清是高尚情操,亦或卑劣行径.也不需要雷锋式的高尚动机。不论是政府、监管层.还是投资、中介机构,关键是立足于搞好中国股市。把市场监管好。运营得当.能够发挥很好的正面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前行,创造一个秩序井然、健康规范的股票市场,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股份制改组和股票发行上市熊中平江铃汽车股份有限以司是江西省首家按《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也是在93年度全国50亿股盘子内首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在省市政府和体改委的直接领导和大力主持下,严格按照规范化和国际惯例要... 相似文献
4.
5.
股票是我们在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金融产品。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是股份的表现形式。或说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相似文献
6.
7.
8.
9.
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在短短的时间内它就迅速崛起,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建设成就,引起了世界关往。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寻它成功的奥秘,发现新加坡高度重视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始终把“反复灌输相同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放在首位,这是在新加坡文明整洁、秩序井然的“花园城市”美丽风光外观下更为本质、更为深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南端,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0万,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80年代已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近年,更在转口贸易、货运业、制造业、金融服务等等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资讯科技产业,高密度、大容积半导体芯片,生物科技等以作为今后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的动力。由于新加坡经济连续保持着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长,为国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经济迅速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跻身新兴工业国家行列。由此可见,新加坡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因此分析和借鉴其经济增长模式和经验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了。 相似文献
11.
身为重庆第三大医药物流商,重庆麦克集团正陷入崩盘边缘:素有“融资黑马”之称的集团董事长刘汉书神秘失踪、8家银行集体逼债、公司裁员过半……这个昔日上演过无数次兼并收购大戏、并因此“成长壮大”的民营企业,现如今面临被国内医药巨头们觊觎收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来看中国、理解中国,往往会产生错觉。很多人喜欢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看中国,这就好比用苹果的理论看待橘子一样。用苹果的方法来改革橘子,一定行不通。新加坡华人占了绝对多数,基本上是个华人国家。这一点似乎表明新加坡经验较之其他国家,对中国更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是我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地点,其后市表现好坏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对2004~2010年间赴新加坡上市的民营企业财务数据研究发现,上市后民营企业获取了有效的融资,其他经营表现与上市前没有显著差异;对股价数据的研究发现,民营企业股在新加坡的股价反应稍弱于国内,但总体差异并不显著。据此分析得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赴新加坡上市后市表现符合企业需求,可以成为国内上市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我国确立了股票公开发行审核权的中央与地方分享体制,但1999年后该审核权由中央独享。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文借用交易费用理论,将这一体制的变化过程描述为审批权分享合同的选择与终止的过程,并指出审批权分享合同是中央政府为尽快建立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全国性股票市场,在不得不触动地方政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为减少谈判成本和行政成本而作出的一种选择,而审批权分享合同终止的根本原因则是代理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大潮涌动中,一些贫穷小国,都想以新加坡为样板,通过对外开放发展经济。中非的卢旺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有较大影响,本文在林业分类经营的条件下,对林业经营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三种财务管理模式的概念与适用范围,希望可以提高林业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我国林业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各大国际投行研究部门纷纷对2006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尤其是投资中国市场的机会做出各自的评判。展望2006年的经济走势是每年一月份不可缺少的话题,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最热闹的话题,消费和增长行业的转换成为了其中的核心内容;在研究行业的同时,对中国股票的研究报告最近也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