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两对基本概念的区别 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必须掌握“小康社会”和“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两对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差异。 1.“小康社会”和“达到小康水平”的区别。“达到小康水平”是指某个时点社会居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基本实现温饱,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的概念。而小康社会则是从社会整体上衡量指标,是指在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标准,而且全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辽宁财税》2002,(12):22-2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那么,总体上的小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3.
“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发展追求的全新高级发展形态.从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特征出发,构造经济、社会和制度3个要素,8个方面,61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指标的说明对象及其关联性.最后,从指标标准的国际对比、前瞻性和统计推算3个方面说明了指标体系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本文通过全面、客观地反映安徽省宣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对照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35项指标,查找出宣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问题与难题,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差距,进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设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应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方针和具体目标作理论基础,综合考虑指标的基础性、层次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形式等因素。该指标体系由3个大系统,即:经济大系统,民主法制大系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大系统,10个子系统构成。以经济大系统为中心,实际计算根据需要取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3,(4):78-79
"小康",最早出自《诗经.大雅》里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指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达到小康,当国家强盛、人民康乐安居,四方就可以安定。从1979年提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概念开始,人们对于小康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演变。而十八大报告中更是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实现目标的道路并不平坦。在经济建设有了相当基础后,即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架构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问题.本文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引领三个维度出发,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和国家各部委制定的指标体系,通过综合比选、专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意见征询、机场调查研究等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含3个目标层、15个专题、36个定量指标、11个定性指标的机场可持续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3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全国及东部沿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政策要揽     
《国际融资》2016,(10):74-75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对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做出部署.《纲要》提出主要任务如下: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逐步建立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开发营理有效性当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概念和成熟的评价指标,但其重要性不言自喻.本文尝试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效性进行界定,对现有的各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构建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职业经理人视野下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基础设施一直是我国投资和金融行业的薄弱环节,还没有形成投融资模式,很大程度上阻碍着许多农村地区有效摆脱封闭落后状态的进程。在我国经济社会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三农”问题日益严峻、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不断朝着市场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等大背景下,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做法、建立市场化和多样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有商业银行难放贷的症结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光道 《金融论坛》2005,10(5):52-55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贷款难和国有商业银行难放贷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却客观存在。其症结既有企业自身原因,又有金融机制的制约因素,另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疏通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渠道,必须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动,采取系统对策。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法制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国有商业银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转换经营体制和机制;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疫情的突然爆发就像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飞出的一只"黑天鹅",短期导致消费骤降,中期和长期将对供给产生严重影响,中小企业遇到了明显的生存威胁。此时,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疫情救助和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刺激不同,此时的财政政策更需要精准施策,在保基本保民生的基础上突出支持国家战略重点产业,为下一轮的经济发展积蓄动能。同时,引入动态的、可公开的、权责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税务政策方面,减税降费政策本身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保持长久的减税降费趋势,同时利用税务部门的征管数据优势和纳税服务优势,积极进行中小企业生存情况数据画像,为国家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策的宏伟目标的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等各个方面。作为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不可分割的图书馆事业,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其重要作用。一、公共图书馆共享信息资源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公共图书馆能丰富各阶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公共图书馆能建立社会和谐文化体系的健康导向;四、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开展多种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经济也呈现强势增长,各单位各阶层的财务收支也在不断扩大,我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开创“三农”新局面,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屏障,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国家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笔者就目前村级财务收支管理方面存在的劣势,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使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以保护,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的城乡关系,促使农村财务收支管理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适应社会的需要,有必要对应用写作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应用性与应试性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确立强化文体训练,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形成以应用写作为核心,综合性训练相辅助的写作素质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政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河南省长葛市官亭乡农村养老保险开展的现状调查显示,这项惠及数亿农村人口的政策,无论是制度设计本身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推动制度设计本身的完善和建立相关配套措施是解决新农保制度缺陷问题、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14年的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9个测量指标中提取测度老年人“美好生活”的3个一级指数——安全指数、生存指数和享受指数,并合成老年人“美好生活”综合指数(BLI-E)。分项来看,生存指数、综合指数呈对称的正态分布,安全指数右偏分布水平较高,享受指数左偏分布水平偏低;分地区来看,各省份的老年人“美好生活”指数差异不大,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问题更突出;分组来看,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农村比城镇、高龄与低龄、居家养老比独居或机构养老的“美好生活”水平更低。当前制约我国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瓶颈是养老资源供给不足情况下的共享不均衡问题。建议加大力度解决我国老年人“美好生活”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着重解决不平衡问题,打造综合性、全方位的老年人“美好生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尊重科学,又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既要注重经济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又要统筹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等诸方面协调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使经济社会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