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清公共财政的实质 促进财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财政部提出公共财政的概念后,我们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如从竞争领域退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等。但有些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对公共财政的概念还不太明晰,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公共”这两个字。为了弄清这个概念,有三个问题需要解释:一是市场经济,二是公共产品,三是财政。只要把这三个问题说清楚了,也就把什么是公共财政问题说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赵益 《现代金融》2005,(3):37-37
正气是一种有利于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增强团结的精神.是一个单位的政治财富,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这样一种精神,对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成为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主流。不顾大局和中心,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不是正气;自己不干,却对干事的人泼冷水、说风凉话不是正气:不想方设法把事情办成、办好,而是不管效果如何.只要自己不担风险、没有责任就行不是正气;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绑架经济?有一个经济学上用来描述通货膨胀的小故事恰好可以用来解释绑架经济的效应。大致意思是说有人盘算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投机取巧,这个人在海边捡了一个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把它卖给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觉得石子会升值,但是却拿不出100万,于是向银行借,银行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  相似文献   

4.
一直很喜欢朋友家客厅里挂着的那幅水墨山水画,虽然自己不很懂绘画.但总觉得这幅画看上去酣畅淋漓,仿佛用浓墨淡彩将千里江陵移到了眼前.恍惚间如人在画中。朋友便打趣说:“既然如此,干脆把你的股票抛了.拿钱买画吧.你没听说现在收藏艺术品更保值吗?”  相似文献   

5.
《科学投资》2007,(5):36-38
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令人受益匪浅。我过去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职务做到公司副总,是公司4个副总之一。因为公司办得还可以,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畅通,由于我在公司当时是分管外联工作,按我们总经理的话说,是用公司的钱去替我自己打点关系。我想事实可能也是这样。通过这样一份工作,这几年确实是认识了不少的人,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后来因为与公司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分岐.他是公司的创业元老,我想这样呆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找个地方去继续打工,二是自己开创一份事业.自己当老板。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再去打工也就是这样,一年赚个几十万元,被人呼来喝去.没有什么意思。而我自己有许多想法.觉得都是不错的点子。再则.我仔细衡量了一下,觉得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自己创业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开办了现在的公司,仍旧是在互联网领域,相当于一个互联网的公关和沟通业务吧,应该说跟我自己的志趣和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练是相符合的。我原来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资源.办这样一家公司应该是不太费力气的事情.即使赚不到更多的钱,至少也不会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但是现在我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自己原来以为可以用到的资源.而且被别人亲口许诺帮忙的资源.一旦到自己真的开创公司.就变得全然不管用了。该找到的人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也是模棱两可.要不然.帮忙是可以.但是开价太高.不像朋友.完全变成了买卖关系。而不想搭理的人,不相干的人.倒是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热情有加.都是不想出力而想分羹的。现在我是头大如斗.度日如年。没有办法.所以还是想向你们求教.这个创业资源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积累的创业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感谢!  相似文献   

6.
刘波的店开在北京朝阳区的一个市场里.这是一个专门卖工艺品的小店。开店之前.刘波的爱好就是收集工艺品。半年多前.刘波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看见北京机会不错,就决定在北京创业。他挑来挑去,比较了许多项目都觉得不太满意.觉得那些项目不太适合自己。后来有朋友建议:“你既然爱好收集工艺品,为什么不干脆把爱好和生意结合起来,就开一个工艺品专卖店。”  相似文献   

7.
陈大刚 《深交所》2004,(9):30-34
不记得是哪一本儿童读物中有这样一句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读过《资本论》。有人说,发展资本市场,怎么可以不读《资本论》?于是我从别人的演讲稿抄来一段经典。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译本)第一卷第688页上写到:“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到今天世界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关于股份公司与社会集资的重要性,马克思已经描述清楚了,可我所抄袭的这份演讲稿,却没有就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股份公司与社会集资的复杂性做进一步介绍,特别是没有提及马克思是怎样教导我们应当如何对付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得失天平     
这个世界上最不准的天平是称量自己得失的天平。 我朋友的姑夫是一位农民,却说了一段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话。 “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幺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9.
阿智 《理财》2005,(7):66-66
小王在公司是白领.但他总觉得自己的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讲究细节,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 讲究细节要用心。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参加企业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因特殊情况迟到了。赶到某企业时,应聘工作已近尾声。刚进去,老板便说:“你不觉得你来晚了一点吗?如果你觉得用一句话就能打动我,你就把这句话说出来,不然的话,你把资料留下来就行。”这位大学生想了一下什么也没说,把个人资料留下便准备起身。突然,他觉得裤子被什么东西刮了一下。摸一摸,发现裤子划了一个口子。便下意识地去摸摸椅子,竟是一颗钉子冒了头,他立即从挎包里翻出一把螺丝刀,将把柄对着冒头的钉子捶打了几下,再摸一摸,平了,脸上便浮出一丝笑意准备离开。  相似文献   

11.
贝贝 《理财》2012,(10)
节衣缩食的“房奴”一族们凑够了首付.把房子买下了.接下来的漫长十年或者二十年或者三十年,都要房贷缠身。买下了渴望的小窝,规划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装修的问题自然被提上了日程.有朋友开玩笑说:“马都买了,还怕配不起鞍吗?”话虽这样说,装修毕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何把钱花到刀刃上,装出自己满意的房子。这里面省钱的妙招可不少。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耳热能详的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当人们为了不暴露自己“不称职”或“太愚蠢”。睁眼说瞎话。赞扬“皇上的新衣真是漂亮”的时候,一个小孩却叫出声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孩子的爸爸说:“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大家把孩子的话私下里传播开来,最后老百姓都说皇帝“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相似文献   

13.
禾二 《科学投资》2007,(3):80-81
禾二有很多小朋友。小朋友多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禾二自己也整天感觉很年轻。但小朋友多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一些小朋友的问题实在太多.而且经常不着边际,超出禾二的知识范围,常常让禾二颇觉难堪。这不,一个多月前,在圣诞节后的一次小圈子Party上,就有一位小朋友问禾二:“禾二老师,可不可以一边做生意,一边做爱情?”什么叫“做爱情”呢?这种网络化的小朋友时尚语言,禾二一时半会儿就很难拐过弯来,觉得是不是她多说了一个字,但又觉得不应该。禾二就反问她:“你的意思,是不是希望一边赚生意,一边赚爱情?”她说就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发展慢了也是落后”。关岭县农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有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不亏人     
那年,舅舅高考落榜了。一个人躲在家里不愿意也不敢见人,总感觉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想来想去总是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为什么平日里成绩不如自己好、学习没有自己努力的人都考上了大学,而自己却偏偏落榜了呢?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汪有刚踏入财政大门的第20个年头。20年栉风沐雨理财路上甜酸苦辣他都尝过。有人问他,你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交给了基层财政事业,后悔不?他笑着摇摇头说:“不后悔,一点也不后悔!我觉得这20年基层工作的摸爬滚打,为我一生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禾二 《科学投资》2007,(8):80-81
有些人,你掏钱给他的时候心安理得,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吃亏冤枉,你说这小子厉害不厉害!  相似文献   

18.
一天,朋友说:“我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其实,她后脑的白发清晰可见,只是没人告诉她而已。身体上的毛病往往也是由别人先发现的。俩人见面,一位说:“哟,你脸色可不好。”另一位摸摸脸:“是吗?我天天照镜子,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呀?”到医院一查,还真有问题。在唱歌方面,有人觉得自己唱得和宋祖英差不多,  相似文献   

19.
一天,朋友说:“我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其实,她后脑的白发清晰可见,只是没人告诉她而已。身体上的毛病往往也是由别人先发现的。俩人见面,一位说:“哟,你脸色可不好。”另一位摸摸脸:“是吗?我天天照镜子,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呀?”到医院一查,还真有问题。在唱歌方面,有人觉得自己唱得和宋祖英差不多,  相似文献   

20.
听到很多管理者都在说.忙,忙得喘不过气来。整天开会、接电话.批看报告,手机也一直响.每天都要做一大堆事。他们抱怨:我辛辛苦苦地工作,牺牲了个人生活.一点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但他所做的是最重要的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