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推进还相对滞后。在我国现行住房政策条件下,住房供给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通过商品房来解决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通过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来解决中低收入者家庭的住房需求;通过廉租住房政策来解决没有购买能力者的居住需求。为此,各地逐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还远远不够。政府的有效宏观调控、严格制度监督和健全高效的房地产开发机制,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借鉴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经验,研究和落实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三大任务,最终解决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对住房需求很大,但保障性住房供应明显滞后。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需要构建新型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积极拓宽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完善政策性住房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万千百姓的切身利益,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的地位,同时也受到了我国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从研究我国当前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慧 《云南金融》2012,(9X):88-88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诸多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作为特殊商品的住房,价值量大,短期需求增幅变化较大时,供给不能及时满足,使得住房成为投资商品。文章探究中国住房制度应由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结构过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框架,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出台相关法规予以界定保护,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张慧 《时代金融》2012,(27):88+92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诸多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实施住房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作为特殊商品的住房,价值量大,短期需求增幅变化较大时,供给不能及时满足,使得住房成为投资商品。文章探究中国住房制度应由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结构过渡。中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框架,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出台相关法规予以界定保护,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过多年的城镇住房改革,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体系已建立起来,初步形成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实施住房保障制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促进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是有效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1999年,省政府就印发了《山东省城镇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又出台了《山东省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截至目前,全省17个设区城市全部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91个县级市(县)中,有41个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占总数的45.1%。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威海、日照、莱芜等7个市所辖县(市、区)实现全部建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暴涨中不断给宏观经济调控敲响警钟,政府应该着眼于房地产经济的长期有序发展,避免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政策措施,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缓解城市住房紧张的矛盾,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住房保障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中历来积极倡导建立和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从现阶段看,影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力度不够,加上政府对财政补贴事项不明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保障性住房受到对象、方式以及政府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政府应该明确在住房保障中的重要地位,持续加大住房保障上的财政投入,完善并认真执行相关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对影响住房保障制度财政支持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保障性住房财政支持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最后对住房保障制度财政支持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们需要建立以市场化为基础、政府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只鼓励一户一套住房的住房制度,并建立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在许多人看来,政府建保障性住房是房价调控长期难见成效的备选方案,或者理解为房价泡沫破灭后的一种保底和补救措施,使房地产投资不至于大幅萎缩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但我理解,政府提供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项制度安排,是政府重视住房这  相似文献   

11.
现有经济适用房政策不适合进入住房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障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应首先满足最低收入者的保障要求,再逐步向较高收入家庭扩散,而不是在还未保障最低收入者时就直接资助较高收入者  相似文献   

12.
保障性住房职能定位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功能是用于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但是保障性住房无法实现居者有其屋,它的目标是居有其所。从理论上讲,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用于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廉租房用于解决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这种定位  相似文献   

13.
周敏 《中国外资》2013,(4):187-188
我国目前正处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改革跨越阶段,2012年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德、英住房保障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外国经验对解决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改革跨越阶段,2012年是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德、英住房保障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外国经验对解决我国住房保障问题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住房制度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是低租金、实物配给式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分配制度,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部分本应用于消费(包括住房消费)的资金被集中起来用于国家建设,致使劳动力的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工资只是以货币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部分补偿,其余代之以相对低水平的实物配给,其中包括住房分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2003年以来,房屋的价格持续上涨,大多的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不断上升的房价使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建立将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管理,尽力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再次强调了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本篇论文将从制度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我国现在的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重大问题,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英国、德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比较早,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这将对我们完善和发展我国住房保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殷雪岭 《新疆金融》2007,(10):40-4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产物,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住房建设资金的筹集、住房贷款的开展、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能力等方面开辟了一条重要而稳定的渠道,并对房地产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住房供给保障制度与住房金融政策,作为向居民提供住房保障与融资支持的重要条件,对于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与对中高收入阶层居民的影响相比,我国的住房金融体制在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低收入居民从现行住房金融体系中获得的支持与其贡献不相匹配,存在着"劫贫济富"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住房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适当的制约和监督措施三方面入手,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金融政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0.
谢辉 《时代金融》2014,(7X):16-16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90年代初期中国住房制度由计划体制主导向市场体制主导的演变过程中,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基础上,所产生的自主研发住房金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