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一、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与文化产业化 1.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大基本构成要件,有用性、交换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从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构成要件看,文化产品具有商品的属性.首先,文化产品具有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所指的价值通常限定于“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又由功能价值和美学价值构成.以往价值工程主要围绕商品的功能价值的设计与改进而展开,本文拟在价值工程应用领域以美学价值为主的新商品开发方面作一些理论性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构成商品的两个基本要素。价值就是商品所包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定性的。所谓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一定需求的功能,而这所谓的一定需求的面则涵盖了许多方面。如生理上的需求,吃、穿、用、住、行等;心理上的需求,如知识、信息的需求和对美感的需求。 这里所谓的欣赏价值,就是指能满足人们的对视听艺术美感的欣赏需求的功能,这体现于商品也就是商品的欣赏价值。这种欣赏价值是属于使用价值的,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欣赏这一方面的需求。 相当多的商品都有欣赏价值。有的商品是纯粹用来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的;有的则是附加这种功能,前者例如书籍、音像制品、工艺品中的绝大多数,它们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于作品的视听享受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商品的“价值”是经济学奠基性的概念。《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职校全国通用教材(程树礼张可君主编)及其教参和部分高考复习指导书上都说“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对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认为“无论买者或卖者,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我觉得有些叙述有矛盾,在此写下我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精神产品是精神劳动的成果,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精神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物质产品不同的是,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具有其特殊性,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也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魏春华 《活力》2006,(12):57-57
商品是为交换或出卖而产生的劳动产品。商品有两个属性,一是使用价值,能够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一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即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即不同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比例。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占用的能源、材料量所决定的。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我们看到了电梯的商品属性。电梯作为交通工具的使用价值,我们再清楚不过——电梯的使用场所、类别、规格和服务对象决定了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商品价值的研究对象出发,简要论述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亚当·斯密从分工与交换、生产、市场三种研究对象出发,得出了真实价值、自然价格、市场价格三种不同的价值含义,是各种不同价值理论的起源.劳动价值论、需求—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数理经济学、综合价值论等,都是从这些不同的研究对象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马克思选择了商品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它坚持到底,商品二因素的不当确定使他抽去(而不是抽象)了商品物质因素的作用,从而脱离了商品本身的属性.正确确定商品的二因素:物质因素与劳动因素,是发展与完善劳动价值论的突破口,也是把劳动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价值论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劳动价值论由此被肯定,但它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需求—效用价值论也被吸收进来,它反映了商品物质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二者的结合形成了以劳动价值为主体的综合价值理论、价值公式:V=DLK.既可以说明各种价值理论中的科学成分,也可以与生产过程统一起来、把价值与价格统一起来,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剩余价值的科学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商品的增值其实也就是商品的价值形成。关于商品的价值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侧重从生产领域揭示商品增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并创造出比自身价值还要大的价值。而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价值不过是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效用的增加是商品增值的前提条件。这两种理论对同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探讨角度,依据了不同的基础,便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商品增值理论。本文将提出的是区别于以上两种商品增值方式的第三种商品增值方式。这种商品增值的方式只存在于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9.
陶志君 《活力》2006,(2):120-120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外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具体体现和结果。正确理解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性质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学原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销售商品的形式主要为现销和赊销两种类型,应收账款正是赊销方式下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相对分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商标也已成为特殊的商品。与其它商品相比,它同样具备商品的共同属性——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它又是特殊的。其特殊性,既表现为其价值的隐秘性。人们可触摸到的商标标识物所包含的价值仅是商标价值中微不足道的部分,而商标的绝大部分价值没有实物形态.不能被人们直接感知到:又表现为它的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不同商标所凝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量存在着差异.因而不同商标的价值量是不确定的。就是同一商标的价值量。在不同时期也可能有极大的变化,也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从价值角度来说,它与一般商品有着某些共性和联系;但由于具有"文化"特性,它又与一般商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本文立足于对文化商品价值的纵向流程式切割,从价值的内在机理、评判机制和实现信号传导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商品与一般商品价值的联系,揭示文化商品价值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划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各个实体之间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使用的内部划拨价格.如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购买商品及提供劳务时的结转价格.价格与会计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会计计量的基础,对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及利润有决定意义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围绕商品价值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虽然在某一时点上,价格可能会脱离价值,但不会相差太远.但是在国际划拨价格这一特殊领域里,价格不再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是跨国公司谋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工具,它不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主要服从于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它可能严重的地背离产品价值.国际划拨价格的制定直接影响着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投资流向.也决定着整个跨国公司的净利润水平.随着经济世界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国际划拨价格成交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对国际划拨价格进行税务和会计监督,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商品价值源泉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问题上,一是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概念问题,二是如何理解劳动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盈余操纵后的会计信息是信息商品的再加工,具有商品的属性(产权、价值和使用价值),盈余操纵对5大市场的资源配置极具危害性。笔者通过比较盈余操纵信息与商品的外部环境,从规范商品质量的角度对会计盈余信息的治理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已逐渐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特殊性消费使其丧失了一般商品的表象。其实,会计信息具备商品特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基础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它是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一切社会活动无不受其制约和影响,劳动力要不要成为商品、是不是商品必然与经济基础的性质相关.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是否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呢?答案是否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性质,生产关系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决定作用不能不集中表现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决定作用上.  相似文献   

18.
有史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产品。将其用于交换,进入市场就成了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满足人们需要的一些基本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质量就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那些自然属性。它包括商品的结构、性能、精度、纯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内在质量特性和商品的外观、形状、手感、色泽、气味等外部质量特性。商品的种类繁多,质量特性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能:商品性能,是由商品的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时,根据用户或消费者的需要而规定的内容,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的商品价值理论和顾客价值理论,以及认识商品的发展过程和阶段性特点,得出品牌经济时代的商品价值从不同纬度来分为功能价值、附属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同其他商品一样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会计信息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系统的最终输出结果。会计信息的个别价值体现为不同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受益或受损的结果。会计信息是一种共享资源.其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是所有使用会计信息者趋于一致的可接受度。难点不仅在于可接受度的趋同.而且还在于可接受度与侑息交换的实现。本文就会计信息价值的形成及其实现途径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