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科学技术成果转移到生产中去,要靠教育开发智力。只有当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被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引起生产力中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特别是劳动的劳动能力提高,使之与进步了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是把科学技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而职工培训就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劳动就业与产出是总体经济发展探讨的重心,也是经济政策追求的目标。不论任何国家或制度,都必须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而这种分配比例的大小是随同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充分发展生产力,达到经济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做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优化组合。土改以来,台湾经济成就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贤森 《上海改革》1995,(11):32-34
劳动关系.当今国际社会中亦称为产业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形成的关系。它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用人单位中的具体化。这种关系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单位中被称之为劳资关系.我国劳动关系在企业中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劳动用工与就业、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障(保险与福利)、劳动培训,劳动管理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中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然而,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的界定是动态的,在不同生产力状态下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要素配置结构变动、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生产劳动内涵及其外延趋于扩展化。  相似文献   

5.
劳动对象是否属于社会生产力范畴?这是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长期争论的焦点。社会生产力复杂系统论的提出,似乎撇开了这场争论:人们运用系统方法,提出了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各种多要素分层说,其中都不言而喻地包括了劳动对象。然而,劳动对象为什么是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却尚未针对持反对意见的同志所提出的根本理由,用系统方法来加以确证。这是一个有待完成的理论任务。这个任务不完成,新理论就不被认为是理由充足的,也很难指望它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就此作一点尝试。劳动对象的归属之所以发生争议,实质上涉及到劳动对象、利用对象、征服(或改造)对象的关系问题。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资料是利用对象,劳动对象是改造或征服对象,因为“劳动对象是供劳动加工改造以改变形态的物质,它不仅和劳动者相对立,并且也和劳动资料相对立。”说得具体一点,在渔猎劳动中,难道不是鱼类与野兽和手持鱼叉。  相似文献   

6.
<正> 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生产力系统优化的工程中,在重视科技生产力的同时,我提出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的概念。 关于管理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我的思考是,管理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一样,处在高层次综合要素位置,并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等基本要素发挥作用。 关于生产力系统的内部结构,我的看法是大约由三个方面组成。也就是说,生产力系统由基本要素、高层次综合  相似文献   

7.
卓炯认为,社会生产具有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一般劳动过程借助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二重性,而一般劳动过程又具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体现为生产形式)二重性,因此卓炯主张“把生产力、生产形式、生产方式作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去理解,而把生产形式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卓炯生产结构论的基本观点。在前几讲中,我们着重论述卓炯从劳动一般(劳动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出发,通过社会分工到达商品生产形式的规定性的一般劳动过程的逻辑推演过程,以及在扩大商品生产中一般劳动过程与社会经济形式的辩证结合方式,在这一讲中,我们将从总体上论述社会生产结构及其内部组合关系以及作为中介要素的商品生产形式所具有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讲国企领导干部应是国有企业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它们组成企业的指挥决策中枢系统。生产经营是一种群体活动,若组织得当,可使群体行为形成合力,进而产生更高的生产力。可见,组织力也是生产力。组织力的承担者即领导人,其素质和能力,决定其组织力,也制约着群体的生产力。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而在人的要素中,企业领导人是核心,各种要素在他的管理协调下进行有机组合,经企业家的运作使各种要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涵盖着企业经营行为中对人、财、物的全面科学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管理已是国有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是生产经营最重要的举措政治经济学告诉人们: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三要素.而劳动者即人则是生产力要素中活的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毛泽东多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是上帝”等。并在革命和建设中,发动全体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创立了社会主义中国。邓小平也说“我…  相似文献   

10.
管理随着大生产的出现产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用愈显重要。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生产因素的组织协调控制达到效益的提高,包括对物与物、事与事、人与物、人与事,尤其是人与人的组合搭配、集成整合、协调控制的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管理的定义是经由他人达成目标的行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规律要人去发现,  相似文献   

11.
吴萍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38-40,222
科学发展观向我们提出了对生产力要素再认识的要求;系统论向我们揭示了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抓经济发展要以生产力中的劳动产品要素作为出发点和归属,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职工持股制度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王金柱 《开放潮》2001,(5):26-27
职工持股制度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职工持股制最大的特点是企业职工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既有资本收入,又有劳动收入。职工在企业一身二任,成为企业的主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它消除了资本的雇佣劳动制,实行资本和劳动相互联合,从而消除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不平等的、相互对立的情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这样劳动者实现了当家作主,既成为经济上的主体,又做了政治上的主人。 在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基本形式应该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这也是现…  相似文献   

13.
科技开发就是使科技因素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劳动生产各环节的过程,就是把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系列活动或系统工程,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决定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开发人的科技因素是开启生产力的发动机,是使生产力发展获得强大动力的永不枯涸的源泉。四川省通江县抓住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管理作为人的一种行为和方法无论是作为附着性、渗透性的还是作为独立的要素,都贯穿于生产力的具体结构之中,都直接影响与制约着生产力的状况、发展和提高,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产力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不断  相似文献   

16.
劳动的知识成果及其价值的思考郑孟煊一、人类劳动必然是脑力因素与体力因素的内在有机结合。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处于较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的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大多数体力劳动者知识水平低下;而且还由于阶级的存在,体脑劳动的分离(严格讲是指脑...  相似文献   

17.
卫永斌 《北方经济》2006,(19):50-51
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人们往往认识不足.智力、想像力和知识,都是重要资源,但资源本身是有限的,惟有管理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主要的是一种综合性学问.管理就是生产力,是比知识、劳力、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郭重庆).管理在生产力各要素中,起到整合的作用.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能使物质要素变为现实生产力,是一种系统生产力,其质量直接制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管理与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关系是乘数效益关系而非简单的叠加关系,没有管理,知识、劳力、资本就变不成财富.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管理水平的较量,知识、劳力、资本等资源的可获性是平等、开放的,而通过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赢得效应,在企业间却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其说是资金、技术问题,毋宁说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巫文强 《改革与战略》2011,27(1):1-4,22
人的发展经济学必须有其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其学术方向,同时关注和研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途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计划经济,必须着力解决好生产资料社会化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来促进人的发展;约束资本、控制收入比例严重失调、发展机会的公平和均等、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等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实现形式中的国有资产重构●郝希亮(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兰州,730070)公有制实现形式是集社会各种资源以达到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改革方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安排,虽然在公有制下,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时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