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立足“保”字,财政转移支付向村级倾斜。一是新增加的农业税和农业税、特产税附加,共1824万元,全部用于原乡统筹、村提留必要开支,镇财政不截留、不挪用;二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760万元,全部用于保证村级正常运转;三是市、镇两级匹配一定的财力;四是从紧核定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人数。这样,对村一级的经费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基本保证了村组正常开支。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农村取消"三提五统"后出现的资金缺口,普遍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进行补助,以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当全部纳入"补助收入"账户核算。当时的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用于村干部  相似文献   

3.
所谓村级三项资金是指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金和村级办公经费。徐州市农村税费改革伊始,村级三项资金除由村集体经营收入开支外,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政策的取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三项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转移支付,村级三项资金标准逐年提高到村均8万元。  相似文献   

4.
笔者不久前对某镇的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抽查了几个村的转移支付账,发现了不少问题,引发笔者对于强化农村财务监督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多数村经营性收入极少,村级主要收入来源是财政转移支付、移民资金、争取的专项资金等,在村干部眼中这就是“国家的钱”,部分村集体开支不心疼,特别是重点资金开支无民主讨论、无实施计划、无支出安排,由村主要负责人说了算,村民主理财小组是个空架子,只管盖章子,不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易造成腐败土壤.  相似文献   

5.
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现状 自2001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级运转经费全部由省、县二级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这一做法从根本上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账务核算不完整,拨付手续不健全,使用方面超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突出发展主题,创新工作思路,落实推进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全镇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提前完成江苏省2015年村级"四有一责"的建设任务。一、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制定高效农业奖补政策。对大棚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镇财政奖励村每亩150元;新建猪舍800平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现金结算一直是村级资金结算的主要支付方式,会计委托代理制中多数资金由村干部代为发放,中间环节多,由现金结算引起的矛盾纠纷在农村时有发生。一是由于农民外出,结报会计代发资金往往不及时、不到位,有时还出现冒领情况。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新联合村结报会计沙某因村民钮某欠其借款未还,私自利用职务之便,冒领钮某土地补偿款3.1万元抵还其借款,产生纠纷。二是问题出现后互相扯皮。下圩镇朝阳村付姚姓老板工程款5万元,由于条据上"万"字多了个"亻"旁,加上字迹潦草,看着也像佰字,老板只承认收了500元,村干部说付了5万元,由于支付  相似文献   

8.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基层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弥补。但现实的问题是,在村级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国家给予的转移支付存在很大缺口,大部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难以维持。从河北省沧州市的情况看,在5723村中,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有269个,占4.7%,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有1969个,占34.4%。  相似文献   

9.
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需的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以解决,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但从笔者调查情况看,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需的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以解决,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关注,从笔者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村级"三项资金"收入原来是指农业税附加收入、农业税正税安排和财政转移支付,取消农业税后完全成了上级财政为弥补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收支缺口、确保村级机构正常运转的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12.
近期,笔者对某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从总体来看,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仍比较薄弱,亟待采取措施推进发展.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村级债务包袱相当沉重.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导致村级财务状况恶化,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部分村有少量的零星土地承包收入.村级收入渠道狭窄,仅能勉强维持村级运转,难以拿出资金用于化债,村干部为债务所困,难以发展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东海县从2009年开始对全县村干部实施报酬定期增长调整机制。几年来,随着该机制的有效实施,切实增强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对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村干部报酬实施现状为有效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级经费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自2003年以来,省财政开始每年对村级运转经费实施转移支付,村干部报酬包括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镇党委政府自1998年在全镇实施村级招待零管理以来,全镇杜绝了村干部利用公款三天两头乱吃乱喝现象。与往年相比,节省吃喝招待费12万元,村民人均节省5.3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以各村人口数和村干部职数为依据,实行“村务管理费包干制”。镇经管站按季度把定量的“村务管理费”拨给各村,作为村干部的工作基金:即500人以下的村为1000元;500—800人的村为1500元;800—1000人的村为2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为3000元;村干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支付…  相似文献   

15.
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门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农村五保户供养、办公费等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经费资金,对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梁垛镇共有14个村居,农业人口40531人.全镇村村有债务,债务总额达969.77万元,其中实质性债务649.77万元,殷乐和如意两村负债分别高达146.85万元和134.77万元.为此,梁垛镇党委认识到,化解村级债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从去年2月份着手组织镇村干部对村债进行"梳理",为每一笔村债进行"把脉",制定了"三年基本结束,五年全部化清"的工作目标,有的放矢地制定出了清欠型、资产型、资源型、节支型、增加型和创业型等六大化债类型25种细法,因村制宜、因债制宜的多种化解办法.  相似文献   

17.
<正>费改税后,由于取消了提留款,村级的管理费用、干部工资等支出由财政拨付,由镇财政所、经管站共同管理使用。为了方便检查以及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笔者认为财政转移支付下乡村两级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村级经费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税改后,村级经费来源主要由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乡村公益事业金和财政转移支付中的部分资金组成。其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村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村级经费管理,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规范村级经费管理与核算势在必行。一、税改后村级经费的管理乡镇开设村级经费专户,统一核算村级经费收支情况,并实行乡管村用,专户存储,专款专用。1.执行预决算管理。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农村税费改革方案有关口径,乡镇年初编制村级经费收支计划,对村…  相似文献   

19.
随着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各地村债化解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村组织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一、村级债务的基本特点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下设8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23654人,耕地面积7962亩.村级债务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出现,90年代后期债务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至2011年底,全镇村级债务达到2954.4万元,相比2010年净增加780.2万元.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因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引发的上访事件频发,根源就在于村级财务不清、管理混乱、透明度差。而这背后,则是国家审计范围有限、乡(镇)机构改革后监管体制不畅、个别村(居)干部经济责任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了当前村干部经济行为和村级财务监管不力。"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一直是"空白点",这造成了"白条"抵库、挪用公款、出入账不规范等现象频发。加强对村干部经济责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