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申会 《魅力中国》2013,(11):106-10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凄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一、要读得好,有感情地读,首先要会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相似文献   

2.
朱建峰 《发展》2012,(5):159-15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张珊珊 《魅力中国》2009,(23):11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  相似文献   

5.
李花英 《魅力中国》2011,(21):409-409
寻找一种简单而原生态的方法:“大声地把课文念出来”,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让真正的朗读扎根于课堂,通过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教师要以各种方式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采用“寓教于教”的方法,运用自我实践以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德育工作中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积极情感的体验、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焦克文 《发展》2010,(5):141-141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有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  相似文献   

8.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3,(32):125-125
语文教学中只有运用情感教育,才能使教师、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笔者试从情境的创设、课堂的朗读和教师解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应讲究朗读训练的技巧与方法,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文章情感;第二,要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声音再塑形象;第三.教会学生欣赏读出诗文的节奏美;第四,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朗读时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0.
一、愉快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愉快教学,又叫愉悦教学,还有人称之为快乐教学。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赵洪霞 《黑河学刊》2010,(4):105-105
一堂好的英语课不仅能给学生以英语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其对语言产生由衷的热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用心感知教材,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情感,作业设计人性化"等方式,恰当的运用情感艺术,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程怀祥 《魅力中国》2009,(5):136-137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峰 《魅力中国》2014,(19):233-233
朗读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流利地读,就是要求对朗读的内容比较熟悉,不断读、不读破句;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做到感情自然流露。对朗读的要求,不但老师要心中有数,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样才能使教师教而有方,学生学而有法,使朗读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邹荣诗 《魅力中国》2013,(20):135-136
语感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有其自身的规律,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实验教学,就能哺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而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语言凝练、优美,意蕴丰厚,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在学校进行的语感课题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诗歌语言的吟咏,达到语感培养的目的。一、反复吟咏诵读.夯实语感的基础语感的培养,要吟诵朗读,这是培养语感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因此吟诵朗读,首先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诗歇的语言凝练精辟,节奏抑扬顿挫、音律悦耳和谐,准确的朗读,有利于理解诗歌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美。要朗读好诗歌,除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还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  相似文献   

15.
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精心设计导语,充分利用选修课和活动课激发学习兴趣,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培养学生的物理审美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张玲  董家谱 《魅力中国》2013,(16):237-237
教师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教学语言。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传播知识、显露感情、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不足。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材的主题、知识和情感更加形象的外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7.
薛际帅 《魅力中国》2011,(10):397-397
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朗读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仅仅通过教师上课时的解说是不能让学生准确的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展现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的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全部思想内涵,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学生内心向往美的心弦。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理解和表达课文或读物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对朗读的定义、作用的研究,最后提出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秦旭 《魅力中国》2011,(4):167-167
朗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在感染力的作用下,很自然地和作品发生共鸣。朗读的这一目的,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的。因为朗读者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流的过程中,他的声音负载着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感情这种负载着作者感情的朗读,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为了起到上述作用,朗读者首先必须对作品有准确、深刻的理解,培养强烈的感情。朗读是作品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