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朱启钤先生回忆,以豫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包在其中,乃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北京的四合院,更是天下闻名。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因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相似文献   

3.
侯灵钰 《魅力中国》2011,(20):328-328
教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堂作为一种突出精神功能的建筑形式,在数量上虽然与民居建筑类型无法比拟。但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无论从建造技术还是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对城市建筑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本文旨在对大连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保护大连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阴秀文  刘兵 《走向世界》2012,(12):58-60
旧时.在济南民间有两句谚语广泛流传.至今还会有许多老济南人偶尔提起,那便是“三山不见出高官,四门不对出王(皇)位”。济南有山有水.从风水学上来讲是一块风水宝地。大概因为风水格局独特,济南历史上屡出名人达宦.更有许多藩王在济南建造王府,比如珍珠泉的德王府.明代宁海王、宁阳王一东一西建造的郡王府(时称小王府)等等。  相似文献   

5.
位于北京东单繁华地段的王府饭店,就是在五星级饭店林立的北京城里也是赫赫有名的。王府饭店的名气在于这里的一楼和二楼集中了在北京能看到的最顶级的时装品牌。  相似文献   

6.
东宫及王府官员作为太子或亲王的潜邸幕僚,可能就是未来皇朝的中央官僚核心。东宫与王府官员往往直接介入太子和亲王之间的政治斗争,通过东宫或王府官的直接运作,东宫或亲王得以不断地培植、扩充实力,为将来夺得皇位做准备,他们之间的势力消长。直接影响到了唐前期的政局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一、前言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筑企业必须提升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发生财务管理风险。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因此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有效性,首先需要明确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及表现形式,明确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11,(33):18-22
这条东起历山顶街南首、西止舜井街的老街在明代时曾名王府南街.街名自然与王府有关。明天顺元年(1457),英宗封次子朱见漭为德王,成化二年(1466).德王将府邸由德州迁往济南.在珍珠泉畔建起了德王府。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在不断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进步的.建筑发展到今天,传统建筑营造中的一些技术手段以及材质、建筑类型等已不能适应现代建筑迅猛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传统建筑符号的建筑创作应通过遵循现代建筑的一些特点及原则,如:现代功能原则、现代材质原则、现代建筑技术原则、现代建筑等级类型原则以及地域性原则,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0.
老城不老     
济南是座历史悠久的老城。老城区里的老建筑是一张镌刻在城市历史里的明信片。外地游客来济南逛街,往往不能少了曲水亭街、西更道街、王府池子街、后宰门街这些传统老巷子。小王府街用青石圈砌百年不枯的泉井引人惊叹;民宅之中"藏在深闺人未识"的芙蓉街正是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真实写照、曲水亭街青砖碎瓦的老屋与绿藻飘摇的清泉遥相辉映、白粉墙青石路民居一水儿黑大门的西更道街兜兜转转……有的街藏奇泉,有的底蕴深厚,古建筑个个特色鲜明。踏着几百年前的青石板,欣赏着古韵十足的老街,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妙意境。步入街中一个个四合院,又让人感到一种特有的雅静。济南汉筑城,晋定邦,宋设府,清开埠,一城山色,半城湖。老街记录了城市的历  相似文献   

11.
<正>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界》2005,(2):F006-F006
在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城东的黉山南麓.有一个完整保留明清风格建筑的古朴村落,这就是诞生了清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蒲家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的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种先进的技术应用效果越来越好,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效果非常明显。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BIM装配式建筑构件库的创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效地提出了正确的应用方法,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吉祥图案是艺术在民俗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民俗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是通过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创作与想象,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展现中国民众最美好的祝福和理想的生活状态.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作为被称作"民间故宫"的清代民居代表,其中的建筑和装饰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吉祥图案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关注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有关部门应对建设予以足够的关注,通过宣传,同时,集中国家相关的抗震技术人员从技术的角度提供一套对当地地震烈度可以有效设防的建筑标准。其次,结合当地经济与建筑结构类型特点,应对新建的建筑从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加以一定的技术指引,使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成为一个有意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从涪陵城区出发,往蔺市——两汇方向驱车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就可到达大顺村。大顺村的建筑年代从清代迄今,跨度200余年,拥有多种建筑格式和实体,展现了不同时期和地域间建筑文明的融合。据考,大顺村早在东汉时期即有人类居住,明清时因何大顺兴场而得名。客家人何大顺清初移民落脚此地,为养家糊口,在大路边搭了一个草棚,施舍茶水,也做点小生意。落户的客家人,秉承农闲经商、农忙耕地、农商并举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依明代制度,皇帝嫡长了以外的诸子例封亲王,他们到一定时候便去各地就藩封国。这些就藩的亲王皆通过被赐、奏请、纳献、逼买、强夺等手段占有大量的土地,此土地即称之为王庄;在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以前,王庄由王府自行管业,为了维护王府和整个封建王朝的利益,在成化六年以后政府屡申由州县代管;王庄上的生产者或由皇上钦赐,或是被迫充当,或为自行投充,通称之为王庄佃仆、佃户等,他们对王庄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受到王府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不少人还需承担地方政府的杂泛差役,履行双重的封建义务……。对于这些情况,以往有学者作过精辟的论述,毋用赘述。总地来看,明代各地的王庄不仅规模大,而且危害相当严重,本文主要依据方志的记载,具体地叙述明代在鄂境内的王庄规模和这些王庄给本地带来的灾害。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买卖契约作为重要的契约类型之一,一方面,在国家法的统一规范与国家政权的竭力参与下,表现出较高的统一性,其外在形式日趋规范与统一,契约内容渐趋明确与固定;另一方面,则因受到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契约主体构成、交易标的选择,还是要件设置和订立程序方面又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对买卖契约地区差异性的表现及其生成原因的分析,有助于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清代国家法律规范与民间契约订立惯习共同作用下的契约实践,以及买卖契约对地区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百姓日常生活的规范和影响,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曾经"珍宝熠熠"的恭王府缘何如今"空空如也"?今天,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坐落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以它恢弘的建筑群落吸引着无数游人。但是遗憾的是,在近百年的沧桑巨变中,恭王府内曾有过的丰富收藏几乎全部荡然无存。恭王府历经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七代皇帝,如一面镜子,照射出百年间的历史变迁,难怪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发出如此感叹:"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诚然,清王朝的辉煌与繁盛确已折射其间,而衰弱与没落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20.
张隽 《魅力中国》2010,(2):70-71
清代五帝,汲取国内外建筑、园林之精华,在北京城西北郊六千多亩的地域,建造了一座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其中,雍正执政时所建的以符号“卍”为建筑平面的“万方安和”轩是华夏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也是世界唯一的建筑形制。文章通过“卍”字符号出现、运用、演变的研究,对“卍”在圆明园中以“万方安和”轩的形式出现及带给人们的启示,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