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力 《西部大开发》2011,(12):37-37
人总是在反思中成长,磨砺中成熟。作为教师,要在专业成长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加强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对教师职业及职业道德是否有认同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到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否妥当,是否尊崇了人本思想;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更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现在倡导学习型社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使“匠”的气息渐淡,“家”的气息更浓。  相似文献   

2.
宋超国 《魅力中国》2013,(10):205-205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二法门。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谈到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时曾说,如果一个青年教师每天都能用一个小时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五年后,他不能成为全国特级教师可以由于老师负责。看似开玩笑,可是一语道破天机:反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魏小山 《魅力中国》2010,(31):401-401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笔者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在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教师的做法: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要关注学生资源;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4.
彭敏 《魅力中国》2010,(13):65-6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蔡渊 《黑河学刊》2008,(6):113-115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已成为“职业枯竭”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造成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及师生关系的处理等。要深入分析影响教师职业枯竭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体因素等因素,提出应对教师职业枯竭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发展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王国,受主客观条件束缚,无法驾驭多种教育因素。自由王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境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政府要营造教师成长的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国家要制定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法律政策;教师要具备敬业精神、对学生和对自己职业负责的责任心,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继续迈向新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7.
张贺华 《中国西部》2014,(21):26-28
<正>"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然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种共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著名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大著名教授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及时总结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继而改进教学,可谓是提升教师研究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教学反思的研究指向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四平 《魅力中国》2010,(16):244-24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的读书经验引领一代又一代学子博览群书.传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启迪一代又一代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教会学生读什么,如何读的真谛。因此,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善于驾驭《课标》引导下的语文教材,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诱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纪城 《东北之窗》2010,(22):46-48
北宋皇帝宋真宗曾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诱惑读书人,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自然来自于教师这个职业本身。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崇高的使命。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用心培育一代又一代“创造财富的人”。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艺术、热情和全部的爱,去引导、教育、感化、滋润那些各方面尚不健全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了人才,成了支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时,或者即使没有突出的才能却也能够遵纪守法,靠自己的劳动过上了舒坦日子之时,心中就会油然而生甜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恰如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所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陈文会 《魅力中国》2013,(5):135-135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践者、而且要做要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运用聪明才智,有效的开发教学资源,在创造与反思中成就自己的专业成长。正是源自对所出试题的创新与思考,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与反思,对考试中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成就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要有一种“激情”。虽然语文教学不是演出,但是也要做到声情并茂,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把“激情”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才会在教学中以“情”动人,激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试想,那种刻板的神态、呆板的声调、乏味的形体动作,如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呢?中学现行教材,大部分是文学作品,这些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都是作家、文人用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情感,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3.
杨自德 《魅力中国》2010,(34):293-29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校本教研”的语文组建设和发展对有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日益显现。网络技术的目新月异发展,为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何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语文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校本教研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陈淦 《魅力中国》2010,(16):225-225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做好学生促进者,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新的课程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反思已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要善于进行反思,进行有效的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建构理想高效的课堂,才能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说话     
《中国报道》2011,(3):24-24
孩子们过完寒假进入新学期。最近,湖北省部分学校对一些传统启蒙读物内容进行了删节,一些人们熟知的名旬如“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都不见了。  相似文献   

16.
薛萍 《西部大开发》2011,(4):117-117
“研修”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历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决定历史教师不是“一次性的专业教育”就可以成绩斐然。历史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通过“研修”的途径来促进自身职业的进一步专业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不仅是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轨迹,而且也是提升新课程历史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感到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寻求突破并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提出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京双 《魅力中国》2014,(25):126-127
基础教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从自己的思路获得规定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得不持续的变换自己的思维策略来适应学生的思维转换。在“假设——检验”的思维活动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挑战自己的教学,逐步形成反思性思维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准。这是基础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途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的内在素质结构不断更新和充实的一个过程。教育要发展,教师就要先发展。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涯将会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一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面对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依托网络进行教师研修,可以在多元互动中促进教师内在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专业知识问题导致教学“准专业”定位,学科制度化强化学科共同体但对教学共同体无助益,教学从业人员专业身份认同度低,这些专业内部要素导致教学专业内生性成长低。教学专业缺乏内生性成长是阻碍“金课”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应从思想与行动上“双管齐下”解决问题。在思想上,要认识学科教学知识的专业特质,并以此为核心确立教学的专业地位,奠定教学内生性成长的思想基础;在行动上,学校应推动以慕课开发与应用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活动,多维度激发教学专业的内生成长性,为教师打造“金课”提供专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