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为研究有机肥用量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变化影响,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设置低量、中量、高量有机肥施用下结合免耕、翻耕、深松、深松翻耕等不同耕作方式,通过研究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变化以及产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施肥与耕作对土壤pH、全氮、有机碳含量变化影响较小;低量有机肥结合免耕或深松处理可降低土壤电导率,免耕下降幅度达3.4%;中量有机肥下免耕、深松处理有利于增加C/N,相比传统耕作分别增加0.9、0.8个百分比;低量有机肥结合翻耕以及中量有机肥结合免耕有利于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低量有机肥结合免耕和深松处理,有利于小麦增产,且中量有机肥结合翻耕和翻耕+深松处理,可获高产。综合分析,建议该区避免施入较高有机肥,采用低量有机肥结合免耕措施,有助于土壤肥力提升,又能保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土旱塬区农田长期免耕耕作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建立适宜的高产高效耕作技术体系。在陕西省长武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选择连续3年进行免耕耕作的试验田,于2015年9月,在冬小麦播种前分别进行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16年冬小麦收获后,分析了3种耕作方式下0~30cm土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3种耕作方式下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0~20、20~30cm土层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0~10cm土层分别减少了16.07%、32.74%和15.54%、27.08%,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0~10cm土层,翻耕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免耕显著减少了11.31%;翻耕、旋耕方式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免耕显著减少了6.16%、4.97%(p0.05)。20~30cm土层,翻耕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免耕显著增加了18.12%,翻耕方式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免耕、旋耕下分别显著增加了17.17%、9.22%(p0.05)。因此,在长期进行免耕的黄土旱塬上,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耕或旋耕。  相似文献   

3.
水稻耕作“效率化革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免耕抛秧加机械化收割作为水稻耕作第二次技术革命(效率化)的化身,必将成为德庆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今后水稻耕作的主要技术潮流。  相似文献   

4.
胡清芝 《魅力中国》2014,(21):111-112
油菜育苗稻茬免耕移栽是一项节本增效轻型移栽的农业实用性技术,特别是在持续干旱、田土翻犁困难的情况下,稻茬免耕移栽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力、能适时移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范围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生大变革。保护性耕作不同于使土壤裸露的传统秋季铧式犁翻地,而是在秋季对农田实行免耕,利用作物等号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春播前土壤以力和抗旱能力,在春季利用特制机具一次性同步完成播种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先进农业耕作制度。农业保护性耕作对  相似文献   

6.
招标编号:TC09Y287 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具生产基地国内公开招标,并已完成评标工作,现将中标结果公示如下。  相似文献   

7.
免耕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措施,能有效地防治地表起沙,具有很好的保水保墒效应。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民及相关部门访谈,指出北京推广免耕主要存在农机具、粮食产量、农民接受程度、现行管理体制以及免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要顺利推广免耕措施,还需要大量宣传,提高农民的接受程度,并实施"技术补贴+生态补偿"的经济补偿措施。经济补偿可以按照机具投入2600元/hm2来折算补偿给地方政府,按照秸秆效益4500元/hm2来补偿农户。同时,还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补偿基金"和"农业环境保护组织"等,以扩大资金渠道,加强组织管理,保证免耕的可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8.
胡清芝 《魅力中国》2014,(26):389-390
油菜育苗稻茬免耕移栽是一项节本增效轻型移栽的农业实用性技术,特别是在持续干旱、田土翻犁困难的情况下,稻茬免耕移栽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力、能适时移栽等优点。 实施稻茬免耕移栽技术是目前解决和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节支增效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栽培技术,是为我镇来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油菜免耕移栽技术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不同轮耕方式对以生土为构建材料的新增耕地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于2018年10月对免耕—深松—免耕、免耕—深松—翻耕、深松—深松—深松、深松—深松—翻耕四种不同的轮耕方式下0~20cm土层土壤进行采集,分析轮耕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数量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增的可耕作土地中采取不同的轮耕方式,其中深松耕作的次数越多,0.25mm风干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度越高;免耕次数越多,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越高,水稳性团聚度越高,团聚体破坏率越小;翻耕则会降低土壤团聚体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大团聚体含量,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破坏率等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综上,免耕—深松—免耕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高,团聚体稳定,形成的土壤结构良好,为新增耕地可采用的优化轮耕方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小麦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但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措施对不同种类的酶活性影响有所差异。所有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均表现为收获期大于播前,说明在一个小麦生育期内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总体酶活性,播前以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的效果最好,增幅达29.17%,收获期秸秆覆盖深松+旋+播种下土壤总体酶活性最大,增幅达到27.27%,总体来看覆盖深松、旋耕对增加土壤总体酶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传统耕作和免耕不同覆盖措施下春玉米的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各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抽雄期达到最大。传统耕作条件下,地膜+秸秆覆盖净光合速率最高,秸秆覆盖最低;免耕条件下,地膜覆盖净光合速率最高,平均为33.81μmol·m~(-2)·s~(-1),比不覆盖平均增加3.7%。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叶片蒸腾速率(Tr)表现为:抽雄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乳熟期苗期成熟期。春玉米气孔导度(Gs)在苗期较低,抽雄期达到最大,传统耕作条件下,地膜+秸秆覆盖保持着较高的气孔导度,平均为260.63mol·m~(-2)·s~(-1),比不覆盖平均高46.0%;免耕条件下,地膜覆盖的气孔导度最高,秸秆覆盖最低。  相似文献   

12.
农机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技术,是未来农业生产主要应用的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其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设计出推广方案,以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免深耕调理剂是新研制生产的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耕作成本的富含时代高新科技的生物化学制剂。近年来,土壤免耕剂在全国各地得以快速推广和应用,但由于有的农民不了解免深耕调理剂的产品特性和使用方法而盲目使用,结果造成使用功效降低或应用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4.
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有清耕法、覆盖法、生草法、免耕法等。我国果园传统的耕作方法是清耕法,即果园终年保持土壤疏松无草的状态。清耕法的主要优点是:由于土壤保持疏松通气,故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质的分解,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给,促进果树生长。但长期采用清耕法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迅速减少,并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而且花费的人工较多。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是生草法,即果园内适当栽培或保留一定数量的草。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8,(12):20-22
【台湾《全球观察》2月26日】众多因素推动小麦价格创新高 近期,小麦价格如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一样屡创新高。2月25日,在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对小麦征收出口关税之后,顶级小麦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暴涨25%,创下了历史最高价和单日最大涨幅两项记录。在明尼阿波利斯粮食交易所,用于制作面包的春麦价格上涨4.75美元/蒲式耳,升至24美元/蒲式耳。至此,  相似文献   

16.
<正>韦本辉:我国知名薯类和耕作研究专家,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国家农业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木薯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取得科技成果19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获省部级二、三等奖;获得发明专利3项;出版《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等专著7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发表论文80多篇。创建淮山  相似文献   

17.
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以根据卫星遥感图反映出的不同色彩,判断出田里的小麦品质如何,所含物质成分大致多少,对在田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精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在今年秋播工作中,一项高技术在仪征农业秋播生产中推广应用。仪征播种的30多万亩小麦全部采用了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可使当地科研人员不用下田对实物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长期受人类宠爱的小麦,近几年来市价一跌再跌,已成为困扰政府,困扰粮食企业,困扰种粮人的一大社会难题。国务院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有关粮食购销的三项政策,其中两项就是“敞开收购和顺价销售”,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小麦主产区的购、储企业仍库满为...  相似文献   

19.
小麦精播是一套高产、稳产、低消耗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以降低播种量、减少基本苗,依靠分蘖成穗提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一般每亩基本苗掌握在8万。12万株,亩穗数35万-45万,冬前每亩总茎数(包括主茎)为亩穗数的1.2~1.5倍。从而达到小麦群体结构合理,个体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以分蘖成穗和穗大、粒多、粒饱实现高产。如果盲目应用这项技术,有可能造成减产,实行小麦精播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渭北旱塬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下春玉米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不覆盖(CT)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显著提高春玉米籽粒和茎秆生物量,籽粒和茎秆生物量分别提高9.7~98.8%和40.3~123.3%;除地膜覆盖以外,秸秆覆盖和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处理对叶片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春玉米N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籽粒和叶片,分别占总吸N量的45.6~61.6%和30.2~43.8%;P在籽粒中的吸收量占总吸P量的72.8~89.0%;K富集在茎秆中,占总吸K量的60.7~68.5%。秸秆覆盖和地膜秸秆双元覆盖处理较对照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0~17.1%、6.1~11.0%和6.5~22.6%,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不同程度减少。在双元覆盖模式下,免耕改善土壤肥力质量的效果优于传统耕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