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兰 《老区建设》2009,(10):63-64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梁孔平 《魅力中国》2014,(4):153-153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李敏 《老区建设》2011,(14):62-64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要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般方法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关去吸引学生,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环节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永博 《魅力中国》2010,(36):76-7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环节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4):142-142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聂艳 《魅力中国》2013,(5):259-25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1):104-104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姜西荣 《西部大开发》2010,(9):40-40,6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充分说明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觉得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渗透美育。通过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课文中的形象活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学生对祖国壮丽山川景物和人物的美好品质由衷赞叹,对美好纯洁的事物有所追求,对丑恶、腐朽的势力进行揭露和鞭挞。用语文教材中关的因素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既会感悟美,又会创造美的新时代小公民。  相似文献   

15.
郑德秀 《魅力中国》2009,(15):145-14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提出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和加强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于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也同样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努力推进合作学习,推进合作学习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早日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同样具有这样的意义。然而,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做得不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合作学习的进行的关注点放在形式上,而非是实质上。本文将主要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凌云 《老区建设》2009,(18):53-54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讲读课文、写作及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敬丽 《魅力中国》2011,(21):274-274
在中、小学教育中,一说到审美教育,人们就会联想到音乐、美术课程,其实,语文和审美教育,尤其是语文课程中文学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魏俊伟 《魅力中国》2013,(32):219-219
电大教学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它涵盖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是集多重性质为一体的课程。现代教育理念中,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培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电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就电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姚桂琴 《魅力中国》2014,(20):206-206
审美教育是以提高审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来塑造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放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