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 Thea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企业理论、契约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界定、起源、发展、内涵、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期望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机构投资者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持有上市公司较大份额的股票并在其持股的上市公司治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应当成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支有生力量,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中的现实和突出的矛盾,依靠市场、政府两种力量的促动,培育公司治理导向的积极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探讨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从经济利益(物质)和非经济利益(精神)角度,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家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化(衰退)期四个阶段,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其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而带来公司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情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受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保护我国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以从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出发,探讨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现实意义。同时,结合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金永红 《特区经济》2006,(9):293-294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任务,也是证券市场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概念及其基础,随后对我国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是与有效市场假说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Fama在1965年就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该假说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且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因而金融市场竞争使得“价格完全反映所有的可得信息”。然而现实世界并非如此完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EMH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发现了许多与EMH相悖的现象,即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关东霞 《辽宁经济》2006,(12):113-114
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维护投资者利益、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公司财务信息舞弊行为晶益猖獗,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的舞弊行为也较为严重,为此,新的《会计法》特别制定防止财务信息舞弊的条款,规定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然而据深交所的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比例为13%,上市公司该报不报、隐瞒信息的比例却高达70%。  相似文献   

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国  段云 《特区经济》2004,(10):77-78
<正>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来已久,在国内众多学者将“股东至上”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已经炙手可热。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逐步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前者认为股东拥有企业,而后者则认为真正拥有企业的是其利益相关者。这两种理论具有完全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持不同看法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争论相当激烈。总体而言,股东至上理论占据了当今企业理论的主流地位,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在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庞阳 《重庆与世界》2012,(1):18-19,23
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大多与大股东利益相关,而忽略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分红不规范、操纵股价;大股东通过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占用资金;内部人侵权行为等导致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和约束,增强法律执行力;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唐尧  田瑜婷 《科技和产业》2012,12(1):108-112
运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间的投资行为。在静态博弈中,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套利与个人投资者买入情况下的利益关系,说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动态博弈中,分析了在机构投资者哄抬股价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最优选择,以及机构投资者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动采取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监管改革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雷曼“迷你债券”风波到“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ending),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金融产品的不当销售,特别是金融欺诈和滥用对公众投资者利益造成的侵害,也反映出监管当局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投资者关系(IR)是指上市公司与公司的股权、债权投资人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属于上市公司战略管理的范畴,它倡导理性投资,旨在通过信息披露与交流,促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和认同,在投资公众中建立公司的诚信度,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关系管理自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系统而成熟的理论和实践。1969年.美国成立了最早的投资者关系协会.1990年又产生了国际投资者关系联盟.现在拥有18个国家会员。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与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沟通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对通用、巴斯夫、松下等世界一流企业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史振郭 《开放潮》2005,(9):70-71
重点关注证券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证券法》修改完善时,应当始终把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放在首位,不仅要确立保护投资者利益为证券法的基本原则,而且要为实践中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制定法律依据。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6.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关系:一个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关系的本质上是利益关系。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是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发生利益关系的场所。我们厘清了证券市场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目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上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薪酬管制是我国市场低效率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特殊身份下的现实选择,而市场低效率集中体现在投资者非理性,薪酬管制给经理人通过迎合投资者情绪获取私人收益创造了客观条件。本文基于迎合效应的薪酬结构模型分析,将在职消费纳入薪酬契约中,探讨薪酬管制前后怎样的薪酬结构会致使国有企业经理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迎合投资者情绪的投资决策。研究表明,薪酬管制并没有如现有文献所诟病的那样降低了经理人的激励效率,在制度创新尚未成熟前,在职消费与限制性股票的契约组合反而成为经理人自我激励的方法。这说明在低效率市场中薪酬管制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陈秀娣 《科技和产业》2011,11(11):48-51
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和理论界普遍达成共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首先界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影响力要素进行剖析,最后构建一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金融体系不健全又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里,机构投资者往往与金融市场的波动联系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机构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安全的冲击就是很好的证明。从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同样将给我国的金融安全带来消极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机构投资者治理。(一)美国机构持股的发展及现状。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企业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1930年以前.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阶段;其次.从1930年开始.并在19世纪60、70年代达到顶峰的.是两权分离阶段;最后.从1980年恶意收购开始.在1990年发展迅速的.是机构投资者主导阶段。在第三阶段中.美国大型企业的所有权集中于养老基金等少数机构投资者手中.机构投资者代表众多个人受益人利益来行动.并对公司治理拥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