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晓霞 《经济地理》2002,22(2):245-248
近年来,韩国来华旅游者在我国外国人旅游客源中一直位居前列,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作为拥有与韩国密切相关的旅游资源的重庆直辖市,韩国旅游者在其接持的全部外国人旅游客源中所占份额却一直很低,如何有效地开拓韩国旅游客源市场,成为当前重庆市旅游发 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地区是云南主要的旅游海外客源市场.云南开拓东南亚客源市场不仅具有优越的区位、地缘优势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及良好的区域合作背景,还得益于东南亚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针对东南亚旅滇市场呈现的特点和趋势,云南应在加强客源市场调研、优化客源市场结构、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和优化旅游环境方面加强努力,实现东南亚入滇旅游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仕莲 《经济地理》2000,20(5):98-102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区域结构、目的构成及消费结构,并提出了开拓云南省海外客源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福建省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特征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月英 《经济地理》2000,20(5):108-111,115
本文通过福建省与广东省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现状对比,概括了福建省旅游海外客源市场的现状特征,分析了福建省海外旅游业落后于广东省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谢彦君 《财经问题研究》1999,(10):79-80,F003
本文将旅游城市所具有的巨大的客源输出潜力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市场定位和策略问题。本文指出,面向旅游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乡土化,具体体现在文化性、特殊性、民俗性、生态性和参与性等几个方面。保持与城市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乡村 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文章还就此提出了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送出来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昆明国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张彦博  韩颖  吴家革 《技术经济》2006,25(12):111-114
立足于区域,着重对辽宁省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研究。探讨了辽宁省的旅游客源目标市场、旅游者动机来源、辽宁省旅游客源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最终提出了辽宁省旅游客源市场的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邵筱叶  成升魁  李琛 《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近年来旅游业绩却一直徘徊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强大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市场拓展不力,影响了旅游品牌的建立和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市场分析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入境和国内客源市场的特点,划分了入境和国内旅游的三级客源目标市场,力图从旅游市场拓展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地理集中指数分析法,对近年开封国外旅游客源数据的分析表明,开封国外旅游市场在区域上没有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旅游经营较为稳定。开封应通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开发具有中原文化特色、自然景观特色浓郁的“开封”专题项目,形成以日、韩和港澳台地区为中心,东南亚、欧美为两翼的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居民"十一五"期间收入和消费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数据,采用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建立了收入和消费GM(1,1)灰色模型,依此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的纯收入和生活消费进行预测.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精度高,从而获得的预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从预测数据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民的收入、消费呈现攀升的态势,但城乡收入差别问题仍然凸现.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科技人才数量虽在持续增长,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仍然缺乏,需构建由各级政府、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人才协同保障机制,实施灵活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适宜科技人才创新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充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3.
大旅游理念下贵州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已进入全球化和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民众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经济欠发达、欠开发,所处赶超和转型两大任务阶段的贵州大旅游发展方式进行探讨,对于贵州省这类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的生态脆弱地区实现旅游资源对其他资源替代、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大融合发展的研究,对全国类似地区经济的赶超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探讨大旅游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大旅游具有大产业、大格局、大功能和大市场的特征,并根据大旅游的特征分析了贵州在大旅游理念下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制定大旅游规划,构建大旅游的格局、建成综合性的大产业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一核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董秀华 《技术经济》2007,26(2):120-122127
从牡丹江“十一五”时期如何发展牡丹江的经济,“十一五”期间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入手,进而探讨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重点工作。并从切实加强对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优先建立各级政府主导的公益型服务体系,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企业的综合素质,扩大开放,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着力缓解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加强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西江产业带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区域合作中,不同地方在产业方面的合作是一项主要的内容。西江产业带是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提出来的理论构建之一,本文在对西江产业带地理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泛珠三角经济纵深中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相应提出建立西江产业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创新突破口。"十一五"时期,浙江省不断加大社会建设投入、积极创新社会政策、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建立起一个项目比较完备、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政策体系,但仍存在福利性、公平性和体系性的不足。浙江经验表明,推进我国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政策创新、民生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及优化调整政府间职责分工与财政分配关系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基于公民权利的社会政策体系,最终实现社会政策的制度统一并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人们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健康旅游已成为支撑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论文旨在构建健康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全局莫兰指数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健康旅游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水平对云南省健康旅游的影响大于服务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因素,导致发展内驱力有所不足;云南省各州市健康旅游发展变化趋势不同,呈现稳健性、正V型、倒V型三种类型,三者区域数量呈现梯度减少;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协调性较差,多数处于互补类和附加类,并且多属于产业型发展模式;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变化趋势,正在由单中心发展向多中心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