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计税差异的确定上与利润表债务法比区别较大。经过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认为现行准则关于计税差异的描述不够全面和清楚,本文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分析,探讨了准则在计税差异上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重新界定计税差异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明确帐目价值、计税基础以及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成原因与内在规律及其准确的计量过程。《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使中国会计准则更加创新趋同于国际会计报表准则,进一步调整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缩小所得税处理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荣莉 《新智慧》2000,(10):26-27
一般情况下,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性差异却不是时间性差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引言说明,暂时性差异(非时间性差异)可以在以下情况产生:①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尚未将其全部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或者投资者;②资产被重估但计税时不作对应调整;③企业购并的成本按购入的可区分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予以分摊,但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二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但是,笔者认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可能小于其计税基础,即负债不可能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售后回购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并举例介绍了售后回购方式下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7.
左桂云  张泽南 《新智慧》2008,(11):19-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该准则未明确规定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如何抵销。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并日及以后期间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简称“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合并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从而导致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9.
戴华江 《新智慧》2004,(2B):30-31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选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通过设置“递延税款”账户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税款”与“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均属于负债类账户,两的主要区别是:“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且纳税义务发生在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而“递延税款”账户用来核算本期发生的但纳税义务发生在将来(或抵税权益在将来)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0.
新所得税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所得税准则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递延纳税法,而且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与以前的利润表债务法有根本的不同,企业的资产账面值和资产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比以前损益项目的时间性差异宽泛的多,调整的内容也更多。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所得税计算方法、账户设置、会计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对比,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析并对有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钟骏华 《新智慧》2007,(5):17-1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质上规定了我国企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计算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分析与判断,应用起来难度较大。笔者总结出一套方法,通过建立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项目和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大大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分析与判断环节。限于篇幅,本文不考虑永久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起草完成的。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务探讨:(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4.
15.
马夕奎 《新智慧》2004,(7A):47-48
目前,各国租赁会计准则几乎都采用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3号——租赁会计》中的观念,即以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全部转移给承租人为标准认定融资租赁。但对于这一判断标准,人们仍在不断地提出质疑。G4 1(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成的四加一小集团)分别于1996年和  相似文献   

16.
对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2006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与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94]财会字第25号)及1995年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二者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对其比较的基础上,剖析新准则隐含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递延法和债务法都属于所得税会计中对时间性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所得税税率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但在所得税税率提高或降低时,它们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有区别。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对于某一个会计年度,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可能不相等,但通过时递延税款的调整,在递延税款发生和转销后的一个周期内,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应交所得税之和是相等的。该文通过列表并强调表内项目排列顺序,分析了时间性差异发生和转销的过程、区别以及时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姜葵 《新智慧》2008,(3):45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中不再划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只是直接表述了暂时性差异,改用了国际上流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笔者认为,当前理论与实务本质上均存在永久性差异,而目前的所得税准则中的暂时性差异又不能包含永久性差异,所以笔者倡导,新准则和当前的会计出版文献均应该表述永久性差异,以免让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