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进口税是晚清时期列强为攫取沿岸土货贸易权益,发展航运势力,抵制中国沿海的贸易通过税而强加给中国的一种国内税。赫德亲身参与这一税制的酝酿、设计、确定和扩展,由此深得清政府欢心和信任。通过这一税制,赫德不断扩大海关的权限,巩固外籍税务司制度。  相似文献   

2.
晚清商业小说反映了晚清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商业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特征,塑造了一系列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晚清商人形象。文章通过对晚清商业小说中晚清商人形象的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晚清商人形象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晚清农垦公司是中国近代农业中新兴的组织形式,它在生产经营方面较之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有了一些明显变化,是对传统农业结构的一次突破和超越。文章就晚清农垦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揭示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农业领域中甩体现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理论,反观晚清军工企业内出现的种种激励方法和手段,着重探讨了晚清军工企业激励机制的特点、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5.
试析晚清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盛衰。中国社会进入晚清时期后,国力衰退,清政府软弱无能,财政每况愈下,使中国陷入国弱民穷的恶性循环之中。而导致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不仅有外国资本入侵的因素,还有一个常常为大家所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清政府自身内部制度的腐败。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晚清财政的分析,说明国家财政的强大不仅依赖于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更取决于国家自身内部财政政策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6.
晚清利用外资发展矿业开创了中国近现代利用外资的先河。虽然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禁止利用外资到谨慎利用外资,最后发展到完全依赖外资的扭曲地步。分析其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当前矿业利用外资活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侦探小说翻译热潮。意译是晚清小说翻译的时代风尚。这一翻译现象使晚清侦探小说译者经常被指责为对原文不忠和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研究晚清侦探小说翻译不可忽视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湖南由于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加深,其金融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金融机构新旧并存,多种多样。二、金融机构内部分工精细,管理严格。三、市面多种货币流通,货币制度极其混乱。四、近代银行是间接由民族自救和发展省内工商业所造成。五、金融业地区分布和发展不均。  相似文献   

9.
轮船这种先进的水上交通工具的出现,对祖祖辈辈靠船谋生的福建沿海人民来说,是个强烈的刺激。此后,福建人开始轮船制造,并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迅速地掌握了这门新技术。轮运的快捷与厚利也引起闽商的注意,民营轮运业应运而生。但在轮船招商局和外国轮运企业的排挤下,这些民营轮运企业大多只能退缩在内河内港中惨淡经营,倏兴倏灭,有的则长期依附洋商。  相似文献   

10.
晚清重商思想的研究建国以后从筚路蓝缕走向百花齐放,其研究的方向主要定格为:个案研究、宏观研究。相关成果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对晚清重商思想史的探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者、理论方法、内容、资料建设等方面。这正是在研究晚清重商思想史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局大变动,湘军影响着湖南地方财政的形成。在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的推动下,湖南地方财政开始近代化的尝试,在税制、地方金融体系、财政制度与政策方面均有一定的近代化取向的创举。但是,湖南地方财政存在着诸多问题,财政管理的混乱、入不敷出、支出结构问题,以及财政对金融的侵害,表明了地方财政近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清末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安徽工商业发展所需的消费市场空间、土产来源空间、运输空间以及社会空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工商业和近代工商业因此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不过,由于安徽工商业发展空间的外部特征极为明显,内因不足,从而导致安徽工商业无法完全发展成为近代工商业。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我国的铸币技术由传统的手工翻沙铸币向现代的机器压制工艺转变,机制币由此诞生。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对近代货币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清末机制币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及文化特色对研究近代币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梳理了晚清小说《市声》中的经济思想,分为三个方面:对传统商业观念的反思;对近代商业观念的感悟;对赶超西洋经济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清末时期,面对传统农业的困境和西方对中国农业的冲击,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新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采取了调查农情,重视垦荒种植,改良棉业,提倡蚕桑,振兴茶业,讲求农学,劝设农事试验场,劝办农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清末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坊间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的关注主要是对译史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其翻译理论及策略。基于对科技译史的梳理爬剔,客观地说,“误读”作为一种策略在明清科技翻译实践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事实一方面有悖于传统翻译圭臬,另一方面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事实,其存在的理据在于它能满足无论是耶稣会士还是士大夫的不同翻译目的,是译者调和与合译者主体之间矛盾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地处江南的嘉兴府商品经济日趋繁荣,社会变迁加剧,催生了众多的慈善组织。这些慈善组织呈现了数量激增、内涵拓展、主体多元、地域延伸、兼具传统与近代两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