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莎莎 《财会通讯》2011,(7):135-13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前瞻性会计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的缺陷逐渐显现;而现金流动制,从盘存制思想出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损益时以现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或虚拟的现金流动为标准,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本文分析了现金流动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提出现金流动制与权责发生制相融合是会计确认基础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研究了现金流动制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3.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彻底摆脱了交易观的限制,而是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在此基础上确认的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从理论上说,现金流动制是最为理想的会计确认基础。实践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下的现金流量可以被操控,加之公允价值模式的普遍使用,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会使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即会计确认基础会从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  相似文献   

4.
高素玲 《会计之友》2008,(11):17-18
关于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存在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和权责发生制之说.笔者在时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资金来源、净资产价值以及理财核心分析之后,指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金流动制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会计确认基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现金流动制的理论内涵,对现金流动制下的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构建了基于现金流动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6.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逐渐出现了完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三种确认基础 ;通过对它们的比较 ,指出 :未来经济的发展 ,使得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动制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从权责发生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现金流动制为主的会计模式。会计确认基础的历史演变主要是由于会计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及现金流动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实践中怎样来区分和运用是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确认与会计确认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凤 《企业经济》2005,(12):167-168
任何一项交易,从开始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到通过报表传递已加工的信息,需要进行两次确认,即为了正确地记录而进行的初始确认和为了正确地列报而进行的再确认。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货币的存在,企业经营周期的缩短,当前会计确认方式——权责发生制适用的范围和基础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的会计确认方式——现金流动制应运而生。现金流动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从盘存制思想出发,只确认期初与期末的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损益时以现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或虚拟的现金流动为标准,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公允价值会计和权责发生制的定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二者存在内在联系:将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要求实行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会计的推行是对权责发生制的进一步贯彻执行,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利润与现金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会计利润是基于应计制的账面数据;现金流量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概念体系,并成为企业估值、决策与管理的"至尊变量";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剩余收益,比现金流量更能确认价值的增加,并提供了一种分析企业和企业价值生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程春晖 《四川会计》1994,(10):20-21
试论权责发生制会计与现金流动会计的结合厦门大学程春晖权责发生制是传统会计据以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基础,由于它较能正确反映企业各期的经济业务及经营成果,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1──会计政策说明》,把权责发生制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财务会计确认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传统的纯粹历史成本模式难以公允、客观的反映被计量对象实际价值,基于价值基础的现代公允价值会计更适合现状和发展要求。本文将对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权责发生制会计与现金流动会计由于各自特点而各有其局限性,任何其一都不能全面反映财务会计目标,都不能提供给外部使用者以全面、准确的信息。下面简要介绍这两种会计的发展及结合途径:一、权责发生制会计与现全流动会计的涵义1、权责发生制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是指传统会计据以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基础。它运用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能较好地确认各期的收入与费用,正确地反映期间的经营成果。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1975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1──会计政策说明》.把权责发生制列入会计的基本假设。但…  相似文献   

14.
应计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财务报表中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根据应计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而现金制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近年来以其简单、客观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财务分析师的重视,但随着康美药业案例的爆发,应计制和现金制再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应计制和现金制的重要性和缺点及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财务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1.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2.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提法称为公允价格更为妥当,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计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冲击了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也对实现原则进行了否定,给财务分析带来了现实影响。会计体系只能适度容纳公允价值,防止过高性评价,要特别注意滥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可能后果的管制。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提法称为公允价格更为妥当,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计量理念,而非一定要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冲击了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也对实现原则进行了否定,给财务分析带来了现实影响.会计体系只能适度容纳公允价值,防止过高性评价,要特别注意滥用公允价值所带来的可能后果的管制.  相似文献   

18.
在会计理论界,会计确认基础存在由单一应计制向应计制和现金制融合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何将两种基础科学地结合起来,构建企业财务评价的方法、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此间在样本公司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研究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公允价值的使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而分项检验结果则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提高了会计稳健性。从会计稳健性单向的不对称确认到公允价值计量双向的对称确认,公允价值的修正作用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0.
改革我国政府会计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两种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 收付实现制是指在现金已经收到或支付时确认交易和事项,而不考虑与现金收付相联系的商品或服务的供应是否已经发生.它需要确认的会计要素是收入和支出,编制收入支出报表或者现金流量表.其优点是:第一,收付实现制单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计量依据,操作相对简单,会计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和系统的培训即可掌握.第二,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政府会计结果不需要专业会计知识即可理解,对于政治家和公众等非专业人员来说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