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决权拘束协议是公司股东攫取公司控制权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表决权拘束协议在各国学者中的不同概念,通过比较分析法得出了表决权拘束协议主体应为股东,以此对其定义,并介绍了协议具有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有利于打破公司僵局的功能。接着从形式方面与实质方面分析表决权拘束协议的效力,形式方面论述了书面协议是否为其生效要件,登记是否为其对抗要件,而实质方面论述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为其协议主体,协议的期限与内容是否有其限制,以及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与社会公共利益。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分析不同国家表决权拘束协议效力规定的不同,从而为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重组业务税制中股东利益连续规则是其享受税收递延待遇的一个基本要件,尽管财税[2009]59号文对股东利益连续规则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仍存在不合理或不明确的地方,本文根据特殊性税务处理的经济实质和对股东利益连续规则的要求,拟对财税[2009]59号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重组业务税制中股东利益连续规则是其享受税收递延待遇的一个基本要件,尽管财税[2009]59号文对股东利益连续规则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仍存在不合理或不明确的地方,本文根据特殊性税务处理的经济实质和对股东利益连续规则的要求,拟对财税[2009]59号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无效票据是票据不具备法定形式要件所致,而非票据实质要件欠缺;绝对无效票据的持有人不得主张票据权利,但票据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应当采取何种审查标准,一直存在争论。200年7月1日出台的《行政许可法》,对此作了规定,使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有了法律依据。但在企业登记实践中,如何处理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的关系,如何把握企业实质审查的范围、方式,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一、企业注册登记实质审查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企业登记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含义正确把握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含义,是探讨企业登记实质审查的前提。通常所说企业登记之形式审查是指登记机关对企业登记注册申请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具备进行的审查即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相似文献   

6.
无效票据是票据不具备法定形式要件所致,而非票据实质要件欠缺;绝对无效票据的持有人不得主张票据权利,但票据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李军 《四川会计》2001,(8):19-21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当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而不拘泥于法律形式。换言之,即对于某一交易或事项是否纳入会计系统,应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导致相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为判断标准。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这对于今后进一步发展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与规范会计行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制度》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定义。从法律角度出发,判断…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分红方式及其会计处理丁服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采取下列方式:派现金、送红股与配股。派现金是上市公司以现金形式对股东的真实回报;送红股,即上市公司将留存收益或公积金转作股本,发行相应数额的股票,按比例分配给股东;配股是上市公司对老股东按一定...  相似文献   

9.
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质”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法律形式或法律形式之外的其他外在形式,包括会计核算的一般标准、“交易或事项”指经济业务等。一般说来,任何交易或事项都有经济实质,但只有外部交易才涉及到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王园  刘夏 《中外企业家》2009,(5X):156-157
刑法规范的解释适用,究竟应当从形式角度还是实质角度进行,将从刑法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的学说之争入手,通过分析比较提出应当提倡刑法实质解释论的观点。实质解释论更好地解决了罪刑法定原则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之间的冲突,有效地贯彻了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和刑法的安定性。在刑法实质解释论运行方面,主张发挥法益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解释目标的机能,并以保险诈骗罪为例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关系的需要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股权代表的是股东应享有或承担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增加或减少,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该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金额的变动而变动。  相似文献   

12.
代理权争夺的实质是现任管理者与持异议股东之间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而股权结构将决定了代理权争夺实现的难易程度。代理权争夺是一种投票机制,按照这种机制,股东对董事或对现任管理者或其他股东提出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不动产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要件的审查是不动产登记的重要环节。从世界各国立法看,根据登记过程中登记人员对于登记申请在何种范围内、具有多大限度的审查权限,可以将登记审查方式分为两类:形式审查主义与实质审查主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这里的“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但“形式”是不是仅指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呢?  相似文献   

16.
罗佳 《财会通讯》2006,(8):81-8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使产权高度分化,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具有两种形式和两重主体:一是以股票或股权形式存在和运动的所有权,由股东掌握,归属主体是出资者,即股东;二是以实物资  相似文献   

18.
试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两则”中的运用○湖南省安仁县财政局刘知生所谓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当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发生冲突时,会计强调按经济实质和财务事实进行处理。确立会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企业正确选择财税会计政策、编制财务报表都...  相似文献   

19.
王德成 《河北企业》2023,(11):146-148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前提是公司人格混同,对此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公司是否具有独立意思和独立财产,公司与股东或关联方是否已相互融合、无法区分,而在实质上成为单一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情形下即使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与公司未达到人格混同的情形,仍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或补充责任。分析这起经典案例便主要聚焦在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条件之下,应当在何种情形认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制度从而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修订。至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了全新的诠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以及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