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管理》2008,(5):F0004-F0004
兹定于2008年5月中下旬在重庆市召开中国企业改革发展30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重庆工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研讨会期间,还将颁布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等奖项。一、征文内容(国有企业部分,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方面的选题不具体列示) 1.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4.国有企业治理问题研究;5.国有资本结构调整与国有企业重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深化企业改革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和规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从企业改革实践来看,围绕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以政策调整为特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并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是:没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其中政企分开可以说是实现其他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问题。本文试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政企分开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裨益。(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将日益重要地表现为并依赖于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随着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所需外部条件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规律性的客观趋势,表现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到位。  相似文献   

5.
从四个层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推进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四个层面:国有企业层面,重点应是国有大企业、垄断行业和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市场层面,重点是解决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政府层面,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保障层面,重点是社会养老保险中的“空帐”、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方向、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吕津  马丽 《技术经济》2000,19(11):40-42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与其它方面的改革相比 ,国有企业改革显得相对滞后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方面 ,在国有企业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让有经营管理专长的人支配控制企业。另一方面 ,由于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不健全 ,导致了所有权约束软化。目前 ,在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客体不明确1.委托代理链…  相似文献   

7.
改革与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备老化、人浮于事、债务负担三大历史问题尚未解决,而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紧张等新难题又接踵而至,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二是长期存在的短缺…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整体搞活,有违企业生命周期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整体搞活的主观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受企业生命周期规律的制约,尽管人们主观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企业的发展却是不利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害的。本文以分析企业生命周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比较,企业生命周期在企业发展阶段上的不同表现的分析,揭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企业生命周期规律。  相似文献   

9.
刘源 《经济纵横》1999,(8):26-28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企业冗员是突出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一、国有企业冗员及下岗职工基本状况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功能性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往往和公司经营业绩关系不大;二是我国股市中非理性成分较多;三是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这些因素影响并削弱了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从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到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服务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1.
<正> 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使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发展活力明显不足,亏损严重,也使几十年辛苦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一天天流失,并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了不利影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标,这无疑是我国企业改革认识方面的一大进步。但从目前的改革实践和理论探讨情况来看,不仅在国有企业本身的体制改革方面,而且在国有企业与整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性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替代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它的特殊性,这表现在它的国有性上。它受政府行政权力的影响,为政府实现政治、经济或社会目标服务。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角度来看,根据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企业可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市场的替代物。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仅受市场的影响,也受政府的影响,可以节约政府的交易费用。因此,国有企业也是政府的替代物。但政府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那么国有企业就能够真正为社会谋福利;如果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相抵牾,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本质上就是政府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能高效利用是微观企业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如何有效化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成为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股权制衡与高层治理两个维度,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有企业面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降低过度投资水平和提高经营资产运转效率,进而缓解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表现为产能利用率显著上升,而单纯的股权制衡缺乏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治理作用在外部制度环境较好、地方控制和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后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得到显著提升。研究结论不仅支持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改善国有企业治理、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所进行的积极探索,而且对企业产能过剩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有益拓展。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是我国企业发展史上一项创新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积极稳妥地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革是搞好搞活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过程和基础。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质量和获得成功,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实际操作上都必须解决好下列三个重大问题:一是企业公司化改革规范化问题;二是企业技术进步问题;三是企业管理现代化问题。规范化问题是企业公司化改革成功的基础,技术进步和管理问题是企业腾飞的两只翅膀,三者密切相联,忽视哪一个都直接影响改革质量和进程。一、…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所有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进入一个“瓶颈”性发展阶段,深化改革面临着来自许多方面的问题与困难,如何使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重上振兴之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一、我国传统企业制度的弊端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是...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环境快速发展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国际化,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整个国有企业体系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改革与调整中求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每隔5至8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内容上就会有新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想保持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一个趋于常态、相对稳定的发展.然而,在现阶段的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入世给党的建设提出新情况新问题,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加强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和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的领导,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里白 《经济师》2009,(11):6-7
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沿着两条线来进行,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是民营企业建立与发展。从国有企业改革30年来的发展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换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换来人民生活的提高,换来社会的进步。30年国企改革的方针与政策是正确的。现阶段的国企改革实质是改制,即要换制度,实行制度创新。具体来说,就是用现代企业制度来取代国有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也急需企业制度与管理的创新。因此,国企改制和民企建制的共同方向是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能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前途。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改革进程中,一些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问题。一、资金不足、债务负担过重是制约国有全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资金不足,一直处于…  相似文献   

20.
<正>1978年以来,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如扩权让利等,近年来,政府又进行了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仍然未能得到根本的转变。其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最关键的是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存在认识和理论上的误区,主要表现为:①认为“国有独资公司”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形式,其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②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可以实行股份制;③认为国有企业都能做到“政企业分开”。事实上,这些认识误区严重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必要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对国有企业重新进行分类,以指导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