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昭奎 《国际广告》2010,(9):139-139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统计,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然而,汽车的发展在中国有一个极限,即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中国必须找到汽车能开得更顺畅、更环保的“新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用汽车支撑起来的国家”,这句话并不夸张.无论从美国人拥有的汽车,以及汽车业作为美国的一个重要支柱性行业来说.汽车对美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2004年的“低迷”和2005年的海外“亮剑”后,2006年又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理性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欧、美、日三大汽车市场普遍低迷对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年度销量占全球的比例,已从2001年的43%发展到2005年的87%、2006年的逾10%。产销总量双超700万辆,超过德国和日本,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回眸2006年,烽火燃烧的车市或许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4.
金少策 《浙商》2009,(1):56-57
作为美国工业史和美国汽车业的象征,汽车企业在美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美国梦”的象征。然而目前,三家美国汽车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却濒临破产。2008年12月10日晚,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37票赞成、17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了总额为140亿美元的汽车业救援方案。12日,美国参议院却未能通过三大汽车制造商救助方案,民主党称参议院正征考虑寻找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22日,由中国汽车报,美国洲际汽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大众金融服务股份公司,四川金宇集团共同主办的“国际汽车金融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这次在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出台后首次举办的高层次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但从与会代表的演讲中,记者深  相似文献   

6.
外媒     
《进出口经理人》2007,(7):17-17
针对中国关税调整,国会山仅有不多的人认为是“雪中送炭”,更多是在酝酿、推动对中国更进一步的惩罚;中国盗版产品已经威胁到美国公众安全。中美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方合作以提升反侵权力度;出口规模大增意味着中国汽车进入全球竞争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7.
2006年迎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又一个“井喷”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3%-25.1%: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3500多万辆,中国车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境地。稳定的汽车产销增幅和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不但给汽车厂商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刺激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快速增长。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一块诱人的蛋糕,国内外汽车服务企业个个磨刀霍霍,准备切入中国汽车后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国成豪华车厂商救世主 在政府的汽车消费减税计划刺激下,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整体井喷,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中国政府的减税计划只是针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6升的小型汽车,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较,中国豪华车市场依然表现强劲。在2009年前10个月中,占中国豪华车市场80%的三家德国汽车品牌均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图表一).  相似文献   

9.
3M是全球500强同时也是美国的著名企业。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它的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各国发展的镜子及未来,值得重视与借鉴。纵观美国的汽车修理业的发展历史,它走过了一条发展、繁荣、衰落之路,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快修养护连锁业的兴旺发达。这也是汽车保修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美国,“养换为主,免拆维护,终身使用”的汽修观念已深入人心,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汽车维修厂已经消亡了几十万家,取而代之的是快速维修保养连锁企业。3M经历见证了汽车行业在美国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趋势必将同样会出现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商界名家》2006,(12):6-6
今冬北京车展成为全球A级车展的年度压轴大戏,已将有关汽车的话题“煮沸”,也让《商界名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汽车(见本期“封面聚焦”《汽车人的“中国梦”》)。有乐观者断言,中国已进入汽车时代,依据是中国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三、市场规模排到了世界第二位,而《商界名家》则注意到,在本次车展唱主角的依然是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虽然闪亮登场但仍不视为主流——总之,由中国汽车人自主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汽车维修产业经过多年扩张,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从业人员550余万人,年维修产值400多亿,随着国家汽车政策的调整,汽车维修市场容量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增长速度至少保持在10%以上。2001年中国汽车服务业的产值达1000亿元,今年预计达到2000亿元,而到2010年预测将形成10000亿到15000亿元的市场。汽修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但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业的产业格局仍未定型。  相似文献   

12.
53年前,当由毛泽东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之时,汽车人的“中国梦”从此被点燃,53年来,中国汽车人挣扎在“打造自主品牌”还是“用市场换技术”的纠葛之中,取得许多成就,也丧失不少机遇,53年后,中国汽车业百花齐放,百舸争流,“自主品牌”作为历代汽车人的梦想,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当前,美国汽车工业暂时陷入了困境,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企业、甚至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免费的苦口良药”,不妨好好“品一品”,或许对于自身的健康快速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今天,是对中国汽车人的鼓励,也是对中国汽车发展53年的纪念。”主持人以这样的开场拉开了玲珑轮胎杯首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年度车型评选颁奖典礼的序幕。在现代与历史的交错中,200多位嘉宾共同见证了第一个中国自主品牌年度车型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德尔福在中国销售收入超过1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以上。由此,中国再度成为德尔福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德尔福,伴随着近年美国汽车业的整体不景气,至今在北美等地仍然身陷逆境,处在破产之后的痛苦转型中;与在中国的红火业务形成强烈的反差。事实上,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公司也并非德尔福一家。目前全球规模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超过70%已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已超过1200家。只是德尔福表现更为典型,北美的困境似乎更加衬托出中国市场的亮色和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6.
熊靓 《中国工商》2004,(12):90-96
2004年中国车市“寒意逼人”。而此时汽车售后服务业中的分支——汽车美容养护,增长优势日益凸显,因50%的平均利润率和千亿元的行业收入,被喻为新一代“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2,(10):47-47
《经济日报》日前刊登胡亚庄的章说,中国汽车工业的价值取向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精神?中国有12亿人口,农村和中小城镇人口有10亿,是绝大多数。他们用不上轿车,也买不起轿车,但他们确实需要汽车来解决交通问题,来发展经济,来脱贫。轿车是2亿大中城市中先富起来的人买的车,年销几十万辆,而在10亿人口地区畅销的二轮、三轮车,年销1400万辆,这就证明,它们得以畅销,靠的是人们买得起,还可以用来赚钱、脱贫。章说,我们的汽车政策是主要在大中城市向先富起来的人推销外国品牌轿车,不去解决10亿人口地区迫切需要既能乘人又能载货的家用廉价四轮汽车,让10亿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我们就是空有一个世界最大的廉价车市场,空有一个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工业,空有一个世界最大的三轮车工业,一个敢和轿车一比高低的微型汽车工业,一个门类齐备的基础工业和高等教育系统。低工资国家赚低利润,跨国公司则凭轿车开发和高技术赚高利润,这就是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他们生产不出中国10亿人口地区所需要的廉价四轮汽车,我们却用目录制去封杀廉价四轮汽车,用欧I排放标准封杀三轮农用车,保护了轿车的垄断利润。章说,2001年美国皮卡产量比轿车多出100多万辆,但在中国2001年皮卡销量只占轿车销量的十分之一,因为全国城市几乎都对皮卡实施限行!对照“三个代表”,我国汽车工业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主办,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等有关单位以及中国部分城市共同承办的“美国汽车中国巡展”活动将于2005年4-6月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有幸参观考察了美国的汽车市场。“美国”、“汽车”这两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和广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汽车,于美国无所不在:不论是家庭、社会、生活、购物、旅游,还是税收、法律、竞选、交通、贸易等,几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汽车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建立在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是每一个家庭的准成员。正因为汽车这一最具科技和人文特色的商  相似文献   

20.
汽车工业“狼来了”喊了13年,有惊无险;随着去年年底中美世贸谈判达成协议,中国汽车流通企业终将告别政策性保护,认真考虑如何在WTO时代生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