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可能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甘肃省应以兰白都市圈作为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导实施区,凭借兰州新区的政策拓展空间和兰白都市圈的创新化发展基础、战略条件,跟进东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的核心战略目标: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区域经济体系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制约甘肃区域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清  查祥德 《发展》2011,(12):101-102
本文以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及后来学者对该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补充为切入点,在对甘肃区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十六字战略: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中部地区组团发展,最后完成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甘肃实施“强科技”行动,重中之重是建设并充分发挥好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两区”)作用。本文分析研究了“兰白两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一、“兰白两区”的发展现状“兰白两区”批建较晚,但发展较快,较好引领提升了全省科技创新水平,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李学良 《发展》2010,(9):45-46
今后几年,是白银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强力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及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市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近期制定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琳 《发展》2010,(9):23-23
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战略决策的提出,标志着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发展的号角在我省正式吹响。临洮县作为“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镇,必须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近靠兰州的区位优势,通过打造洮河长廊经济带,积极主动做好“四个对接”,努力将临洮打造成为“兰白”地区的”四大基地”。  相似文献   

6.
雷泾龙 《发展》2023,(11):35-40
<正>从“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层面来考虑,兰州作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河西走廊的咽喉,将兰州市打造成为向西对外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枢纽,对于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现古丝绸之路辉煌、带动甘肃与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甘肃省也提出了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发展思路,兰州市既有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7.
甘肃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继良  刘雅杰  查祥德 《发展》2005,(11):22-25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制度环境等差异,导致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日益增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适度的经济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不仅会导致区域间的经济冲突,弱化区域已经形成的分工和合作,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来说,解决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问题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8.
汪继年  陈增帅  王伟 《发展》2014,(3):55-56,91
甘肃需要实施"后发优势"与"创新驱动"相融合的区域跨越式发展战略。甘肃可以凭借兰州新区的政策拓展空间和兰白都市圈的战略条件跟进东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带动省内主要专业化经济区实现创新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在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所需战略条件的基础上,确立推动甘肃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齐永刚 《发展》2010,(9):19-1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颁布,对白银的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牢牢抓住机遇,实现白银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切实把《意见》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 区位是具有现代经济的地理空间.区位分布和区位网络形成,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和宏观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经济区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地处祖国腹地,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传统经济占绝对优势,区位开发始于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区位从无到有,相继建立并形成规模。但由于全省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水平都低于我国中、东部许多省区,所以区位数量和规模,较之中、东部地区都有差距,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区域发展新观念,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新战略,研发推进区城发展新政策.创新互动合作新模式,建立区域协调新机制,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肖芸 《魅力中国》2010,(27):285-286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区域发展新观念,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新战略,研发推进区城发展新政策.创新互动合作新模式,建立区域协调新机制,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经历宏观经济转型调整、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城镇化将成为未来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需潜力.克服城镇化进程阻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现行经济形势下发展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7,(12):9-10
正确认识当前甘肃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引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形成新动能,实现数字经济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进军 《发展》2021,(1):9-9
甘肃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甘肃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上世纪80年代,国家着力推进开发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带动珠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以深圳、广州等九个城市为主体的经济区域。90年代又着力推进开发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火照文 《发展》2011,(3):114-114
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定。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5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第六条提出的"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对重新谋划皋兰县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十分难得发展机遇。一、开发人居环境在兰白都市经济圈中,皋兰县处于经济圈中心。因此,皋兰县最好的定位就是拟作生活居住区。皋兰县土地资源丰富,处在兰白两大城市之间,加上自古无较大企业,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优质的饮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加上近两年内房地产开发,地价便宜,房价不贵,在兰州市三县一区中房价远低于永登、榆中和红古,使得很多人能买得起房。距兰州白银两大城市40公里左右,高速有30分钟左右或到兰州,或到白银。  相似文献   

19.
规划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中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举措。“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这对于促进本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构筑支撑和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形成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开局之年,就是利用三年时问使全省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再实现翻一番,年平均增速不低于25%。这就要求各县(市)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突出形成一县一业;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建设工业园区,形成销售收人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集中抓好县城建设,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努力形成一批3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加快100个中心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