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基础性制度安排 构建风险控制长效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高管案件的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败坏了我国银行业的声誉,是影响金融稳定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因素。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有效制度安排和机制约束的缺失导致了商业银行内部"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银行高管案件产生的重要根源。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和学习西方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分离和制约、垂直运作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等先进的制度安排,改善委托代理关系和防止"内部人控制",并从四个方面创新和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银行系统存款纠纷案件屡屡发生,由此使银行吃尽苦头,银行败诉的原因固然有储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因素,但法律制度方面缺陷不能说不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目前,调整储蓄存款合同法律关系的主要法律是1992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储蓄管理条例》及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从实践情况看,现有的法律制度亟待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开始建立并逐步改进资本监管制度。本文分银行体制商业化转型初期、市场化银行体制形成时期、银行体系日益国际化时期三个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性考察,全面评估不同时期资本监管的效果。本文认为,国有银行改革、银行体系开放、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和资本监管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四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为资本监管制度变迁注入的动力,决定了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的方向;资本监管制度的变革既反映监管当局风险监管理念的进步,也体现了监管当局为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推动银行业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等多目标同时实现所做的持续努力和必要妥协。  相似文献   

4.
台州市商业银行2002年成立后在市场占有率、利润和不良资产控制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合理的产权结构、严格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准确的市场定位及适合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是帮助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银行在制度执行上的强大执行力是银行成功的关键。银行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资本管理、贷款定价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加剧。究其原因,即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即有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本仅从银行管理方面查找原因,以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6.
刘青 《财政监督》2012,(8):69-70
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其时时面临各种风险,而良好的内控机制是良好银行的重要标志。但在实践中,银行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着许多缺陷,导致操作风险时有产生,给银行的声誉和资产造成实质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银行自身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应从文化建设、内控制度建设、资本约束机制完善、外部监管有效性以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减少操作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中,银行贷款的核算与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目前很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在执行)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执行新准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润和财务状况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新准则已在上市银行执行,但是由于理解不同、信息技术支持不够、考核和盈余管理的趋动、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上市银行在执行上可谓各行其是、各不相同。本文拟从新旧制度在贷款核算方面的主要差异、执行新准则应考虑的问题、科目设计、主要会计事项处理等方面对新准则体系下银行贷款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给大家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的伴生物,但是,它侵蚀了银行业自身的稳定和效率。目前,银行监管能否顺利实现从控制性监管制度向审慎监管制度的变迁已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公众利益、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政府利益的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动态趋向以及构建和强化审慎银行监管制度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形成的巨额存差,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存贷利差获取收入的模式形成了挑战,同时也给保险公司加快银行保险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2006年一季度国内银行保险业务迅猛增长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特殊现象,并不表明加快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成熟,银行保险已经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由于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金融分业经营的制度和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实现银行保险业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若干制约因素,消除和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则是加快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金融危机蔓延、利率市场化和时点考核冲击引发银行流动性翘尾现象。该现象对商业银行、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银行流动性翘尾现象的现状,从流动性监管制度和银行经营方式两方面分析了银行流动性翘尾现象发生的原因,并从银行内部经营、央行货币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发现信贷方向错配、信贷期限结构错配、存款准备金月底集中缴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外部宏观环境是银行流动性翘尾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流动性监管制度、银行自身经营方式、央行信贷配给、外部环境改变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银行流动性翘尾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武汉地区法人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进行探究,对流动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法人银行的内部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建议。从流动性监管数据、市场流动性、存贷比及资产期限结构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法人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因素较外部因素对法人银行流动性影响更为显著。各法人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加工贸易税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是我国加工贸易税收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击走私违法活动。保证国家税收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规范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该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加工贸易税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意义及其运作程序,接着对加工贸易税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构成因素分三方面进行了解析,还对课题组赴企业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总结。最后为更好地实施加工贸易税收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应该最大程度地简化台账的手续、条件成熟时取消保证金台账空转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梁晨 《时代金融》2012,(21):300
说到日本的银行,必然要提到的就是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被看作日本企业和银行关系的基本特征。本文将简单从日本主银行的概念、形成、特征、作用、发展及评价六个方面对日本主银行制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造成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因素较多,其中,银行自身因素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而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银行应当更多的从内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培养、业务调整等方面来化解信贷风险。同时,国家应当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法制规范力度。  相似文献   

15.
造成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因素较多,其中,银行自身因素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而政府不适当的干预是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银行应当更多的从内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培养、业务调整等方面来化解信贷风险。同时,国家应当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法制规范力度。  相似文献   

16.
梁晨 《云南金融》2012,(7X):300-300
说到日本的银行,必然要提到的就是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被看作日本企业和银行关系的基本特征。本文将简单从日本主银行的概念、形成、特征、作用、发展及评价六个方面对日本主银行制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款难两个方面.企业贷款难,主要是由于抵押难、担保难以及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银行放款难,主要是由于银行存贷比例逐渐下降以及法规制度的限制,导致银行资金放不出去的因素.本文基于江苏省银监局调查数据,分析小微型企业融资特点以及融资难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在银行业务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金融领域的前列,其资本业务创新、负债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创新对广东省银行服务业的创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经从银行收入角度对香港和广东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所进行的比较分析。找到了广东省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务方面的差距是由经营环境、制度、技术和人才等因素存在缺失所引起的,据此给出了广东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银行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在现代社会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用法律制度来规范银行的活动,是海峡两岸银行法律制度的共同目的.虽然在基本制度方面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具体法律规定方面,海峡两岸的银行法律制度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具有业务领域充分多元化、通过股权投资形成业务网络、广泛的集团外部相互持股以及全能银行是证券市场的主体等特点。德国全能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济范围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网络优势以及抗风险优势等方面;其潜在风险因素包括道德风险、投机风险以及传导风险。德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德国全能银行制度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保障。我国银行业实行全能银行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