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月梅 《黑河学刊》2011,(11):28-28
电视新闻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供记者选择的报道内容很多,如何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撷取一个鲜活生动、能够吸引观众、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素材作为切入角度,是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巧妙地选取一个切入角度,可以使报道增色很多。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事新闻采访,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哪里有新闻。新闻写作的好坏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线索。在新闻界广为流传一句格言: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记者要腿勤、脚快,要奔波,才能获取鲜活的材料。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稿件,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是必要的前提。一、何谓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新闻线索是介入新闻报道的前提,它能够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对于记者来说,若是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  相似文献   

3.
孙建军 《发展》2006,(12):74-75
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是选择题材。题材是指报道的具体题目范围,从字词面上分析,又是指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记的工作就是发现题材,选择题材,表现题材。新闻价值是选择报道题材,即取材、剪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求"新"是电视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发展的基础,是新闻永远不变的追求,是电视节目永葆活力的"法宝"。新闻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宣传和传播,才能提高竞争实力。电视新闻要出新,记者就应当在机制、观念、选题、报道形式、表现手法、稿件写法、节目包装、人才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会议报道是县(市)级新闻单位进行宣传报道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于传递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等重要信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的会议报道充满着荧屏,占据了相当数量的播出时间,虽然会议报道给群众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但现实的文山会海移植到屏幕上来,也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产生了所谓的"正面报道负效应".极大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产生这种"负效应"的原因有六条:-是领导干预,以篇幅长短做为衡量新闻单位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新闻单位害怕"政治错误",在报道中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加大了会议报道的水份;三是一些记者认为会议报道出不了成绩,存在应付思想,精力投入不到位;四是会议报道时效性强,记者赶时间而按公式化处理;五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新闻性强的会议新闻少;六是报道程式化、信息量少,难以引起人们关注的会议新闻多.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受众对电视新闻内容的接受也变得更加个性化,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在制作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就事件说事件,而是从多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也就渐渐使过去纯粹的单条电视新闻演变为新闻专题化的报道模式。而电视新闻"专题化"后,一方面可以满足受众需求,扩展报道面,适应媒体间竞争,但同时又带来了报道时效性的延误、损伤客观性等弊端。为此,需要厘清电视新闻"专题化"的倾向,具体新闻事件具体分析,找到满足受众需求的最佳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7.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极其重要的形式,是电视记者展示能力的体现。优秀电视新闻记者希望每一次的现场报道都是完美的、精彩的,这也对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极强的新闻现场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视现场报道是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报道的一种方式,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的优势,但工作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做好电视现场报道,应注意把握好:巧妙运用长镜头、选择好角度、运用好典型的现场音响、选择合适的报道题材、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时刻不离开现场等手段与环节。  相似文献   

9.
张莹 《魅力中国》2014,(22):290-290
如今,电视新闻报道中主要是关于现场的新闻报道,由于现场新闻报道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信息量大、参与感强以及可靠性强的特点,因此已经被大多数社会大众所接受。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给予大众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因而成就了其真实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会为现场新闻报道添加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和效果。现场报道也更加频繁的出现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天在央视或者是在各省台甚至是市县台播出的由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也是层出不穷。不难看出,现场报道目前已经引领了电视新闻报道行业,也是一种传播新闻的最佳形式。毫无疑问,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源泉在于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这一口号的提出,就是要求记者勤快起来,深入下去,动脑筋,细观察,出精品;让事件成为新闻的主体是新闻规律的客观要求,电视新闻是电视台的核心节目,是立台的一面旗帜;让事件成为新闻主体就是要增强新闻事实中有价值的信息量、含金量,使电视新闻的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增值,更能深刻地反映主体,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安静 《理论观察》2013,(7):115-116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形式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吸引观众,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属性的报道方式,也成为人们准确及时了解世界最新动态的最佳渠道.在新闻以努力追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段的今天,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冲击力强深受受众欢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的多样化趋势, 纸质平面媒体的强势反弹,网络媒体的冲击,受众的口味日益挑剔,对电视新闻的制作要求越来越高,电视新闻要脱颖而出,新闻画面,报道模式,题材选择都要创新创优,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蔡丽微 《理论观察》2005,(5):164-165
对于刚刚步入新闻队伍的年轻记者来说,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获取新闻线索.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面对各种新闻事实,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道理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包围着我们,在这样一种情境中,人们最苦恼的是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人手,很多时候,人们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虽然写了很多,但真正的精品却寥寥.是他们没有遇到好的新闻线索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精品寥寥的症结何在呢?一句话,就是因为不会把握和判断新闻事实的价值.正如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所说:"我们拥有信息,却失去了思考的头脑."由此可见,学会判断和把握新闻价值,远比拥有新闻线索更重要.因为没有会思考的头脑,你就不会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没有慧眼,即使身在宝山,也会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新闻电视语汇的更新,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报道以其真实的现场感,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其中的活跃元素出镜记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学者和同行的关注,他们同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起成为荧幕上的亮点,他们中有的直接面对镜头作报道,有的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有的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他们在镜头前的状态,直接关乎新闻报道的质量和节目的成败,甚至直接关乎电视台的公共形象。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既要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与方法,又要善于运用采访手段和技巧。由于电视新闻形式的多样化,因此需要加强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分析和思考。在此,分析了电视新闻采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讨了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6.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所拥有的新闻信息渠道及其产品,包括新闻提供者,新闻合作者,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新闻资料等。信息资源实际是依托环境资源而派生的,新闻环境资源为新闻媒介提供了可供报道的客体.也预备了乐于为媒介提供线索和稿件的新闻爱好者,以及从事与新闻相关的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率决定了媒介新闻传播的数量和质量。走基层中记者的新闻资源开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王丹  辛晓光 《理论观察》2006,(3):191-191
新闻是大众传媒的灵魂和旗帜,而在新闻报道中大量的、最常见的、与受众关系密切的是会议新闻。如何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荧屏十分重要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电视新闻在提高会议报道质量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报道深度和质量上有一定改进。但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地方媒体的记者时常感到报道地域范围小,新闻资源匮乏,题材狭窄等。因而感到没有什么新闻可报道,或者写出的稿件新闻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新闻敏感,发现和捕捉不到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9.
王心 《理论观察》2009,(1):169-170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向采访对象提问事关采访能否成功,也是记者的职业修养和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因为电视采访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镜前采访,电视报道将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交谈全盘托出,直接展现给观众。在现代电子传媒条件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加丰富,他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采访和传播者,记者的现场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也参与了新闻制作,其过程很可能充满丰富的信息含量,对观众具有极强吸引力,已经成为新闻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不断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发展给新闻编辑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已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化,新闻编辑也应该从过去的"把关"中,上升到经营观念做新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加充分地发挥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