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高层领导为2005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正式淡出舞台。  相似文献   

2.
专家观点     
中国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高层领导为2005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双稳健,即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此,实行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正式淡出舞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必然之势。”“整体上讲,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中国过去几年高速公路和大型基建项目上马速度之快,是历史上少有的。”易宪容说。“(政府)要想防止经济过热,保持平稳发展,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经济粗放增长的…  相似文献   

3.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要求“要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而在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安排中。“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被列在了首位。  相似文献   

4.
专家观点     
200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如何体现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5年工作时,要求“要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而在人民银行2005年工作安排中,“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被列在了首位。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金融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政策的重点会从控制总量转到结构控制。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放、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5.
2001年的形势和行业工作重点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2001年的工作意义非常大.从当前国际经济的形势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上看,有利条件很多,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和贸易仍呈现较快增长,我国经济运行势头良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可能的.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进一步拉动相关行业的增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九五"计划和2000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将为新世纪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继2008年“继续稳健财政政策”、2009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到2010年的“保增长,促发展”,万众嘱目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2010年中国继续维持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不变的经济发大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表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波幅的大小,有决定性的影响。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刺激经济增长,但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相反,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但容易使经济走向萧条。不少经济学家都认定,即使是在经济起飞阶段,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应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中性有时稍微偏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阶段,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起着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明显趋稳迹象,宏观经济总体形势良好,如何协调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关系成为关键。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2011年我国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论断。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预见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其潜在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1行业运行状况分析与评价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在我国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纺织工业在遭遇国际市场低迷、国内外棉价拉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政策适时调整为解决2007年国内经济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引发的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的问题,2008年初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以"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纺织行业在政策调整中率先受到冲击,企业融资空前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