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辉 《商业科技》2008,(31):10-10
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仍在大量使用信用证,但是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信用证并不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而保兑信用证也不能说是对出口方最为有利。认识并纠正在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出口企业扩大国外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在我国的出口业务中采用信用证结算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出口信用证结算方式和结算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信用证出口押汇业务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做法,导致银行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因而业界也很难对其风险的防范进行有效的监督。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规制,各银行对信用证出口押汇的法律关系也没有形成共识,因而有必要对信用证出口押汇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以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减少纠纷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假远期信用证业务的内涵 要了解假远期信用证业务,首先要了解假远期信用证(Usance credit Payable at sight).假远期信用证又称"买方远期信用证".它是指开证银行应进口人的请求,在开出的信用证中规定,受益人开立远期汇票,由付款行负责贴现,并规定一切利息和费用由进口人负担的信用证.这种信用证表面上看是远期信用证,但实际上,从信用证条款可以看出,虽然出口方开立的是远期汇票,但因有付款银行负责贴现,且利息及贴现费用由进口方负担,出口人可即期收回十足货款;而对进口人来说,则待远期汇票到期时才付款给付款银行.这种信用证多使用在买方不愿或不能即期付款,而卖方又希望能即期收款的信用证业务中.在国际结算中使用假远期信用证,被称为"假远期信用证业务",在我国又称"进口票据买断"业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盟10+1的建立,我国对东盟的出口日益增长.同时,由于东盟各国(新加坡外)经济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银行国际约束力不强,造成我国对东盟出口存在比对欧美更大的收汇风险.信用证方式是出口方规避风险的好方法,也是我国出口结算的主要方式,但信用证方式也并非万能,特别对于东盟各国的出口依然有收汇风险.从近几年的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贸易合同,信用证结算占有很大的比重,巴基斯坦开立的信用证条款多、内容难懂,极容易造成受益人不符点的产生.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巴基斯坦信用证的重点条款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受益人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合我国出口巴基斯坦信用证操作的实践做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商业发票是我国出口贸易中使用的主要单据,是出口全套单据的核心,更是出口企业制作其他单据的中心。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为基础,商业发票的缮制应符合信用证和合同的相关规定,并且应注意信用证中对佣金和折扣、加注声明文句等特殊要求以及有关国家对发票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8.
余焕芸 《国际市场》2001,(10):53-53
陷阱一:伪造信用证的特点 1、电开信用证,无密押; 2、信开信用证的签字无从核对,开证行行名、地点不明; 3、单据要求寄往的第三家银行收单行不存在…… 调查获悉:我某出口企业收到美国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兑.我企业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倒闭,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由于银行只对单据本身负责,凭表面"严格相符"的单据结算,因而给人以可乘之机.对此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  相似文献   

9.
我国苹果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唯有扩大我国的苹果出口贸易,而现阶段我国苹果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家多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故本文从信用证实务出发,分析了苹果信用证特征及其背后的条款背景,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苹果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证行与跟单信用证相符原则——兼论开证行的合理审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符原则是跟单信用证的基本原则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用证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在长期国际贸易的具体实践中,信用证的各方当事人对该原则在认识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歧,均以各自的角度来理解该原则。本文正是以开证行为出发点,提出了开证行对相符原则的认识,并给开证行在审单上的各种做法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是我国出口贸易最常用的国际结算工具,一般来说,出口企业一旦收到信用证,就放心大胆地备货出运了。表面上看,信用证代表了银行的信用,似乎可以高枕无忧;然而现实并不是那样美好,大量信用证拒付的案例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处理的是纯粹的单据交易。开证银行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  相似文献   

12.
出口贸易中的国际保理与信用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磊 《中国市场》2010,(19):36-3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保理业务作为一种成熟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我国的国际贸易中传统信用证方式的采用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深入研究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优缺点,对我国的出口商在贸易实践中理性选择结算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两种融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和信用证展开分析并加以比较,以期能为我国的出口企业合理选择结算方式、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收汇属于银行信用,对信用证受益人(出口企业)而言,出口收汇相对安全,但是信用证收汇仍然是有风险的,而风险就隐藏在信用证中。审核信用证就是审核:1、信用证是否符合国际贸易惯例;2、信用证是否符合合同规定;3、发现合同缺陷,加以弥补。为了规避信用证收汇风险,作为信用证受益人的出口企业应全面、完整地审核信用证。  相似文献   

14.
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议付与押汇,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信用证业务中,出口商严格按照信用证条款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有关规定缮制出口单据,并在货物装船后,将制作完成的全套单据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送交银行办理议付。  相似文献   

15.
议付信用证是一种重要的信用证支付方式。本文主要探讨议付信用证中的限制议付问题,分析了限制议付的原因以及出口方在限制议付信用证项下的交单方法,并对与议付关系非常密切的押汇问题做出了辨析,以对外贸企业和银行在实务操作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常用手段,在我国的商品出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出口商采用信用证作为结汇方式的同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人们对其防范措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文主要是对出口信用证所存在的风险作相关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信用证这种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这一支付手段对我国进行金融诈骗,行骗金额一般都是在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给我国企业和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行为人对信用证的基本知识以及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运作程序一般有所了解,与其他的诈骗犯罪在手段上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的犯罪,我国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将其从一般的诈骗中独立出来,规定了信用证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也谈信用证在出口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已被赋予"世界工厂"称号。在出口贸易中为了能确保货款及时安全地收到,我国外贸企业一般都倾向于使用信用证结算。然而一些国外进口商为了谋取暴利,利用信用证的各种软条款进行欺诈。分析这些风险造成的源头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与防范,是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软条款信用证剖析及欺诈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拖欠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也是国际贸易欺诈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据统计 ,我国每年的出口额中有5%是逾期欠款 ,而其中60 %的拖欠涉及国际贸易欺诈。了解和熟练掌握软条款信用证的应用 ,对防范国际贸易欺诈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软条款信用证简介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虽然能很好地保护出口商的利益 ,却可能给进口商带来一定的风险。《统一惯例》No 500规定 :“银行对任何单据的形式 ,完整性、明确性、真伪或法律效力……概不负责。银行对于任何单据中有关的货物描述、数量、质量 ,对…  相似文献   

20.
刘树信 《大经贸》2006,(8):68-69
信用证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算形式,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相互不信任的矛盾,并且使双方在结算的过程中获得资金融通的便利。在我国,信用证也是进出口业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算方式。但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时,出口商也有许多风险,如:信用证的真实有效性;进口商和开证行的资信风险;信用证具体条款隐含的风险等。出口企业应该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