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燕淑华  杜春明 《中国外资》2011,(23):137-137
<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的指出,应当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指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既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本文就内部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特点、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即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本文就内部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特点、作用及实际运用中面临的挑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育贤 《理财》2003,(1):33-33
一、企业借款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对于借款费用,要么在发生时直接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即采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要么将其计入所购置、建造或生产的相关资产的成本中,即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企业借款费用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其理论依据是:(1)举借债务费用是在企业筹资中发生的,支付借款费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整个活动,而与举借债务的运用无关,凡是把借款费用和特定资产相联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2)如果将借款费用资本化,会使同类资产由于企业筹集资金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账面价值。例如,不同时间用同样数…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这对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新会计准则,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试论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君 《上海会计》1999,(1):46-48
研究与开发费用(ResearchandDevelopmentCosts)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向来是会计界争论的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没有专门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只提到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数入帐。1998年新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也没有专门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规定,但对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作了与原制度和基本准则不一致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对依法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支出作无形资产入帐,开发…  相似文献   

6.
R&D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的会计实践表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外乎费用化、资本化和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种情况。从技术层面来看,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部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水平以及资产的入账价值.因此正确的核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借款费用资本的必要性,以及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借款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借款费用是企业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借款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按照借款的用途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可以计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永玲 《会计师》2011,(6):39-40
<正>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企业会计准则》以后续支出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为依据,分别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后续支出的处理却有所不同。一、会计和税收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规定的差异(一)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9.
借款费用资本化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的借款费用,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可以将借款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应当与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资产支出相挂钩。对于那些已经用于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专门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对于那些专门借款已经发生,但尚未用于固定资产购建的专门借款利息,说明企业筹资安排与工程进度用款不相配套,所发生的利息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予资本化。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中,…  相似文献   

10.
李玉双 《投资与合作》2010,(10):128-128
一、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法 我国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账户。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健 《上海会计》2001,(12):48-4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随着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之间产品品种和质量的竞争愈演愈烈。在企业产品乃至生产经营的竞争中,先进科学技术的开发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公司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研究和开发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因此,一些企业每年会发生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这些研究与开发费用往往占企业经营支出的很大比重。因此,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质量,为此,加强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的理论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赵兴龙 《中国外资》2011,(6):54+56-54,56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水平以及资产的入账价值。因此正确的核算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对企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借款费用资本的必要性,以及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借款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借款费用是企业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借款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按照借款的用途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可以计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款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瑞娟 《理财》2001,(7):29-29
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业是在高关税保护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制造业要想在中国入世后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向高新技术企业化方向转化。会计作为经济的鉴证,应当反映并推动企业高新技术化进程。对此,我们认为,在会计核算上,有三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更为合理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势必形成巨额的科研开发支出。对这笔支出在会计上如何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上反映的收益水平和资产规模。传统上出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通常将其在发生时直接列作费用。我国目前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就…  相似文献   

14.
徐昕华 《财会学习》2015,(14):104-105
会计准则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其中研究阶段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费用计入开发支出,如果开发成功则将其转入无形资产,如果失败则转入当期损益.但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规定,导致很多公司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并不规范.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程度,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光良 《云南金融》2011,(3X):20-21
随着企业的发展,研究与开发的支出不断提高,于是如何对研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本文就这个变化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企业的发展,研究与开发的支出不断提高,于是如何对研发费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原准则关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统一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处理作了较大修改,将企业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列入费用项目和资产项目。本文就这个变化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崔晓钟 《会计师》2010,(1):10-11
<正>一、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部分资本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中对研究开发支出的处理作了如下的规定:"在项目的研究阶段,企业不能证明存在将产生很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该支出总是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由于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更进一步,在有些情况下,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在一些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中有相当明确的规定。如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开发阶段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研究阶段的费用直接记入当期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同时满足多种条件下,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对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前言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之前,企业研发支出在发生当期全部计入损益,即全部费用化,新会计准则在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IAS)的接轨,即将研发过程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对研究阶段的相关支出费用化处理,而对开发阶段的相关支出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即所谓"有条件资本化"。显然,新会计准则中关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思路体现了财务精细化的趋向,符合准则所规定条件的研发支出已基本满足了确认无形资产的条件,对其资本化处理符合区分收益性支  相似文献   

20.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其他一般企业相比,具有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投资风险高等经营特点。对建设期间所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前期费用的帐务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种:一是将前期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并在损益表中体现;二是将前期费用记入“递延资产”,待实现房产销售收入后,再予以结转。两种方法,各有其理论依据。哪种方法更加合理,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比较。(1)配比性原则。该原则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它包括收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