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由于汉代齐鲁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山东成为汉画像石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汉画体石题材内容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爽 《走向世界》2014,(37):90-91
汉画像石犹如历史的一面镜子,是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汉画像石中的图画是佛教传入但未对本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时期的石刻画像,其图画是纯正的中国血统,也是中国美术幼儿时期刻在石头上的永恒记忆。汉画像石作为纯正的中国艺术因其浑沉雄绝、粗狂豪放,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从而把泱泱大国之风,张扬到一种极致。汉画像石中大胆的夸张变形、快节奏的转换所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充满了现代感,让人感叹艺术的魅力与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嘉祥石雕     
嘉祥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石雕之乡"。嘉祥石雕,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雕画大师卫改"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抉取妙好,色无斑黄,前设坛坦,后建祠堂,雕刻文画,罗列成行",使"武氏墓群石刻"流芳千古,被称为古代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在这里发掘收藏了上百块画像石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透现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其题材内容广泛,思想内涵深邃,雕刻技法精美,居全国汉画像石之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栩栩如生的十代帝国图、水陆攻占图、《中国大百科全书》取用的伏羲女娲图像、联合国水利馆取用的大禹塑像、高校古代历史教材中《荆轲刺秦王》,向人们展示了古老艺术的辉煌。蹲立于武氏祠内的一对大型石狮,雕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  相似文献   

4.
杨琼 《魅力中国》2009,(1):45-46
汉画像石中所描绘的饮食场景表现的非常真实而堂皇,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发掘清理出大量汉画像石、汉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均有庖厨宴饮图,它给我们留存了许许多多汉代饮食的生动场景,是汉代饮食文化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众多汉画像石墓葬中,有一座曾经两度被发掘出土的墓葬,那就是坐落在沂南县北寨村的“沂南汉画像石墓”。 沂南汉墓第一次发掘于1954年的春天,当发掘简报及其《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正式发表后,当即引起子轰动,并因此而引发了一场有关墓葬与画像的  相似文献   

6.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汉代民间艺术家们在石面上经过精心绘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雕刻技法创造出的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石刻画像,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成为汉代历史的一个缩影,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宝贵的实物资料。 临沂是中国汉画像石分布较集中的一个地区,早在宋代赵明诚的《金石録》中,就有对平邑汉阙的记载,至清代光绪年间的《费县志》和民国初年的《临沂县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部巨型石上史诗,它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汉代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这一瑰宝,为此,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汉画像石进行数字化,赋予它鲜明的时代气息,使其便于传播、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流行,且墓葬内装饰艺术有着比较高的水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像内容涉及九尾狐形象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山东省。画像石(砖)上构筑的图像内容一般有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仙传说等题材。而神仙传说中西王母图像系统占重要地位,此图像系统下尤以九尾狐作为比较重要的单体图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代表了政治上的一统天下的观念,表达了世人渴求长生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宋爱平 《走向世界》2011,(31):52-55
巍巍大汉帝国,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2007年山东东平县出土的一批彩色壁画墓,就是这些财富中一颗闪亮的珍珠。东平,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在两汉时期兴盛一时,地属东平国,现境内有大量汉代文化遗存,目前发现遗址52处、墓地42处,集中在汉东平国都城周围。  相似文献   

10.
马乐 《魅力中国》2014,(21):92-92
汉画像石是我国先民们创造的艺术经典,对后世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此通过对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分析,探讨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对当代木刻版画在创作风格上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学习传统艺术对现今艺术创作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凝固的史诗     
熊怡 《今日重庆》2008,(5):80-83
汉代雕塑艺术展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个古代艺术专题陈列。汉代巴蜀地区出土的雕塑类文物艺术品,秉承本地区传统,得区域文化雨露滋润与工匠灵性陶冶,无论是内容构成还是艺术风格均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汉代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机场是个"小社会",服务需要"大智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机场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大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从汉代的沓氏县到明代的金州卫,从建市初期的风雨洗礼到如今的时尚、浪漫之都,很多文化宝藏需要城市的窗口去挖掘和宣传。大连机场作为重要的城市窗口,近年来,一直围绕建设"一流机场"总目标,坚持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和内涵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建立了国内首座机场文化艺术长廊。3年来,文化长廊充分展现大连本土民间艺术风采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在汉代的瓦当艺术中,文字瓦当占有着重要地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根据文字瓦当的内容及用途等主要有吉语类、纪事类、官署类、祠墓类等。其中汉代出土的祠墓类文字瓦当正是当时社会"事死如事生"丧葬礼仪的反映,也是当时统治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地位在墓葬遗址中的折射。通过研读汉代祠墓之上的文字瓦当,能够解析古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鲁文化在中国上古区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无锡人钱穆,国学大师,以擅长考证见称于世。不过他的高足余英时说,他不是为考证而考证,而是为一个更高的目的服务: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而在地域上,他则从山东去寻觅:"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论中国历史精神》第104页,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在山东,则首先要推鲁人。沫泗流域的这一方人,历史上是中国正统文化的代言人。曲阜师范大学研究员杨朝明先生,在鲁文化的阳光雨露沐浴下,历经数载,完成了皇皇巨著《鲁文化史》。先睹为快,征得杨先生同意,兹刊发其"绪论"部分,以飨读诸君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集体经济》2014,(8):60-60
<正>2013年12月18日,浙江省根艺精品博览会在新昌中国茶城开展,根艺展上一批根雕精品让参观者亲身感受了一次自然造物的神奇之气。博览会上展出的郑剑夫、郑兴国、俞柏青、黄叶云等人的许多作品,都是历年来在全国及省级根雕展和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多次荣获金银大奖的作品。据了解,中国根艺萌芽于战国,续弦于唐、宋、明、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市新昌、嵊州等地璀璨的"唐诗"文化和悠久的佛教文化给根雕艺术提供了土壤和空气。目前,从事根雕手艺人员达几百人,一大批民间工艺大师破土而出并形成了巨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3日,由重庆泓艺九洲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德国帕斯敏艺术画廊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重庆国际现当代艺术邀请展在重庆(西永)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启幕。展览以"艺术中的物体本体:欧洲艺术在中国"为主题,展出来自欧洲14个国家的37名艺术家共计250余件作品,为重庆市民奉上了一场颇具异域风情的艺术盛宴,足不出渝便可欣赏到西方现当代文化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7.
艺文     
正展览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发掘于2015年的南昌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本次展览从海昏侯墓园出土的1万多件文物中精选了符合展出条件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300余件,通过这些文物对汉代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影响入手,全方位展示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科技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今年4月来宁波博物馆展出的82件"国宝"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00年)的玉琮,高49.7厘米,上宽6.4厘米,下宽5.6厘米,据传是山东出土。玉琮为  相似文献   

19.
吴白庄汉画像石墓位于临沂市南6公里的吴白庄村北,1972年发掘,是一座砖石混合墓。整座墓葬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9米,总面积135平方米,出土画像石材49块,画面65幅。这座画像石墓最大的特色是在墓室之中刻画了大量升仙或长生不老的图像。  相似文献   

20.
陈搦  张达图 《东北之窗》2013,(16):49-49
机场是个"小社会",服务需要"大智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机场作为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大连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从汉代的沓氏县到明代的金州卫,从建市初期的风雨洗礼到如今的时尚、浪漫之都,很多文化宝藏需要城市的窗口去挖掘和宣传。大连机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意识到,要给文化设施留有一定的空间,把空港建设成为服务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