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的李老太一直以卖冰淇淋为生,她发现,这几年冬天,冰淇淋越来越好卖了。知名冰淇淋品牌店DQ、哈根达斯店里,买冰淇淋的人更是排成长队。专家分析说,李老太的生意好,是托了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的福。心理学家称,心情不好时,人们喜欢吃甜食,金融危机正是冰淇淋销售的好时机。一个冰淇淋的后面,隐含了微妙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案例简介某县某村军人遗孀李老太无儿无女,经人介绍和邻居赵大爷认识并结婚。双方结婚时赵大爷有一女儿未满16周岁。若干年后,赵大爷因病去世,李老太向当地村委会申请“五保”,获得批准后,村委会负责李老太的生活起居和日常开销。几年后,李老太因病去世,村委会将其居住的5间北房及其他遗产一并卖与本村村民。此时,赵大爷的女儿成家另过后,已经先于赵大爷去世多年,其外孙女刘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代位其母继承李老太的遗产,申请法院判令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3.
追念李老太     
正李老太,李克林,曾经的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我的第一位直接领导,音容笑貌总是清晰留在脑海。说话间,好像就能看到她,远远地走来了,个子不高,衣着朴素,长相普通,少女时代曾被封建礼教束缚过的小于常人的"解放脚",如今走起路来略微有点缓慢。老太,是我们当面一致对她的称呼。背后提到她,都是"李老太""老太太"。所有同事好像都忘记了她的大名:李克林,更没有人叫过她"李主任"。  相似文献   

4.
张老太几年前在吴江市农贸市场大门边摆一个小摊,把从苏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来的香葱拆零卖,几根香葱一毛钱,一天挣个几十乃至上百元钱是常事,拆零的利润竟可翻番,个中行情少有人知。后来张老太儿子造洋楼,老太一人资助6万元钱,大家才知晓张老太这几年靠卖香葱挣了不少钱,于是市场上卖香葱的人多起来,生意渐差。老太见好就收,带着丰厚的积蓄回家养老了。找准市场间隙才是经营之道,对小本经营者尤其重要。几根香葱是市民每天必需的调味料,看似蝇头生意,竞有翻番的厚利,一心挣大钱看不起小生意的农民朋友要好好想想其中的道理。(周幸熙)  相似文献   

5.
海尔归来,深为海尔文化的魅力所折服,海尔人所提的种种简单的口号,无不包含着复杂的内涵。海尔人很欣赏这样一句说:“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即卖冰淇淋应该在冬天开业。任何一种产品可能都有淡季,如何来对待淡季呢?如果你认为淡季就应该卖得少,你肯定不会去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的果品批发市场有一对卖香蕉的夫妇,他们的香蕉个大色黄,卖得火的时候.每天能卖出几十吨,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蕉大王”。  相似文献   

7.
2003年我分到偶里信用社的时候,常看到街上一位拾荒的老太,因为从事的职业与她的高龄极不相称而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瘦削的脸上凸起高高的颧骨,佝偻着腰,目光呆滞,尤其那双小脚简直是鲁迅笔下祥林婶的活样板。每次看到她,我都不由得有些伤感。到了赶集那天,那位拾荒的老太就在街边设一个小摊,卖些酥油茶之类的早点。香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培植了一种品质优良的李树,结出的李子拿到街市上去卖,很受欢迎。他怕人家得到李核后繁育栽种,于是便事先把李核钻取出来,只卖果肉。这就是俗语“钻核卖李”的出处,后人用以形容那些刁钻刻薄之人。其实,按当今的观念来看,王戎的“钻核卖李”非但不是刁钻刻薄,而是保护知识产权的聪明之举。因为那“核”里贮存着优良品种的全部遗传信息,是自己辛勤培育、反复试验的成果,对其采取保护、保密措施,属于正当权益,无可非议。一千多年前的王戎,就具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遗憾的是,在市场经济迅速…  相似文献   

9.
农民致富必须了解市场,这一点李老汉深有体会。李老汉到城里买肥料,发现一家礼品店生意特别好,这家店卖中国结饰品,其中有几个款式的中国结中间配着一只小葫芦,特别抢手。李老汉心想,这小葫芦自家就种了几棵,平时用来哄小孙子玩,难道这东西还能卖钱?仔细一打听,知道这小葫芦不但能卖钱,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李老汉找到店经理要求供货。经理手下有  相似文献   

10.
12摄氏度、16摄氏度、18摄氏度……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超市的冷饮柜前、商场的冰淇淋柜台前、哈根达斯的店里,顾客越来越多。同时,关于冰淇淋的话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几十元、上百元的中高档冰淇淋和一两元的冰淇淋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昂贵的冰淇淋在国外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舶来的冰淇淋品牌只在中国变得奢侈?  相似文献   

11.
浙江开化县音坑乡有位叶大妈.和老伴一起利用荒山和田边地角种了四五亩萝卜。由于萝卜同一时间集中上市,总卖不了好价钱。叶大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萝卜腌制成萝卜条拿去卖,没想到很是好销。卖一亩地的腌萝卜比鲜萝卜多赚3000多元。  相似文献   

12.
“垃圾哥”     
《农村工作通讯》2011,(10):39-39
2003年,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当屠夫,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引发了人们关于人才浪费的大讨论。而近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李铿锵毕业后开始卖红薯,“川妹子”大学生做保姆,郑州女大学生成立“擦鞋公社”,诸如此类的大学生的“另类就业”事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在“三项政策、一项改革”面前,有些同志按“苹果先挑好的吃”的道理,将卖企业、卖资产、卖职工(工龄、身份)作为减员脱困的唯一灵丹妙药,于是“卖、快卖、快卖光”,直到“孙悟空卖掉金箍棒”才想起还要“西天取经”便为时晚矣。可多数同志却并非一卖了之,而是按企业各自实际,科学地立足求生存图发展大计,用“卖”盘活资财,优化资源配置,卖掉包袱,“卖”出亮点,“卖”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正>元旦期间,海南澄迈县农民李丕才每天都在自家的3亩辣椒地里忙活,为的是春节期间能卖个好价钱。在海南的冬天,几乎全省农民都像李丕才这样闲不住,"冬天种菜,既能丰富内地人的菜篮子果盘子,我们又能多赚钱!"李丕才的话简单质朴。  相似文献   

15.
瓜农长途跋涉进城卖瓜已经很辛苦,却还因不知道“卖瓜禁令”而被处罚;而“卖瓜禁令”也并非某个人因自己的喜好乱拍脑袋,初衷无非是有关部门为了管理好城市的大环境。这样一来,夏天农民怎么卖瓜、市民怎么吃瓜仿佛就成了一个扯不清的难题。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卖瓜难”吗?郑州和合肥的做法是先疏后堵,管理有序,值得南京等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座霸老太     
《农村工作通讯》2013,(24):54-54
日前,江西省分宜县公交车司机王师傅驾车到达某小区公交车站台,正在候车的乘客依次上车时,一名老太上了车,拿出两张i0元纸币直接投进投币箱。王师傅急忙起身拦老人,但钱已经落入投币箱。随后,老太连坐4趟公交,只为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网友lina表示,一连坐上4趟公交,当起名副其实的“座霸”,  相似文献   

17.
炎炎夏日,向来是“冰”家必争之时,而最受青睐的冰淇淋却常常因为高卡路里让人心生畏惧。延续去年的流行,一批旨在兼顾美味与健康的低脂低糖冰淇淋产品在今年夏天继续推出,但风头无不如品味繁多、样式花哨的组合型冰淇淋。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中介组织探讨姜永斌李宝通农民专业农协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之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它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市场发育的规律,架起了农户走向市场,农民由温饱奔向小康水平的致富桥梁。对于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提...  相似文献   

19.
现年72岁的刘老太,经常喜欢坐在太师椅上在屋外晒太阳、看报纸。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对面邻居正在为其购买的新房进行全面装修,每天机器切割大理石板面的噪音特别刺耳,使整个小区居民昼夜不得安宁,噪音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刘老太。  相似文献   

20.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个红岩村,这里的果农都把摘下来的柿子捂在手里迟迟不出售。村民朱天保说:“价钱好了我们就卖鲜果,如鲜果的价钱和柿饼的价钱差不多,就全部晒柿饼。”新鲜的柿子,现在在他们的手里摇身一变就多卖了几倍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