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数,考察了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法对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省际差异进行测度与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整体上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该差异在样本期间呈U型扩大态势;平均68%的总体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最后指出,在环境分权体制背景下,政府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治理努力程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政府公共财政能力的显性展示、政府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现状、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和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四个维度对西部多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测量与评估。数据表明,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多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发达地区而言,其仍有较大差距。受访者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和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给予中等偏上水平的评价,而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均给出了中等偏下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从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体育文化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中部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积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多方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从"改、建、增、促"四方面入手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发展;出台扶持公共文化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地区差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在对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的状况,对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促进地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从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个视角,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在十三个能力要素中,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公共安全三个要素表现较好外,其余要素表现欠佳;与一般能力相比,民族地区特殊能力的非均衡发展较为严重,需要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造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产出均等化水平及效率进行估算。研究结论为:公共服务总投入除云南、内蒙古、宁夏三个省区外,其余省区的非均等化程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区的投入差异显著;各项具体投入项目的非均等化程度排序依次为: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除广西外,其它省区的投入产出效率都较低,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效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教育投入与企业劳动力成本显著负相关,该影响主要存在于福利性货币薪酬、拥有适龄子女和学历较高的职工、国有企业、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与户籍限制宽松的地区。进一步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是上述影响的主要机制,且人工成本的下降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脱实向虚”问题。研究表明,增加地区教育投入在缓解劳动力成本压力方面具有正外部性。  相似文献   

8.
高鑫 《经济论坛》2014,(6):159-161
提高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虽有一定发展,但基础教育落后,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农村低保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还很突出,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发达地区比较差距明显。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支持;继续实行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帮助民族地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对口支援政策,创新发展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为提升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状况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提高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全面了解少数民族人口对公共服务的特殊性需求和政府的实际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研判,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文章基于以上认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理论界定,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贫困县公共服务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特殊性,指出了政府在公共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时代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0.
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等原因,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民族地区都有财政倾斜政策,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体系,民族地区内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转移支付结构也缺乏合理性。今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改革方向,同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监督。  相似文献   

11.
12.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但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空间失衡、东中西产业互动关系不强、欠发达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脚步,我国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也逐渐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根据1978—2013年历年来我国的财政收支数据比对以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同地区间与城乡间的差距,外部比例与内部比例结合剖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兴毅 《经济师》2022,(7):119-121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山西省沿黄19县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薄弱地区,要补齐发展短板,必须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扶贫等领域为切入点,对沿线各县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各县民生领域建设的障碍和短板,提出以共享发展为导向的社会事业创新和民生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大致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公共财政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财政要致力于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使不同区域的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省际间基础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尤其以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同其他省市的差距最大。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是解决中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合理确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和标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责任,实现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转移支付的有机结合,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财经》2017,(8):73-84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考虑异质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的分位数回归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只在高分位产业结构升级条件下显著为正,保障性公共服务在低分位数中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发展性公共服务则在高分位数中存负向溢出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基本公共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供给方面主要表现在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需求方面主要表现在居民的诉求渠道狭窄,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和基本公共服务目标不断提升的双重效应叠加下,江苏亟需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遵循以人为本、城乡均等化、地区均等化和动态调整原则,优化决策机制,创新供给体系,完善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以增加总量供给,平抑结构失衡,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投入为导向的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2-2016年长三角25个城市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2012-2016年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值由0.5750下降至0.5339,均未达到有效状态;从地区效率值看:浙江>江苏>上海。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长三角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值分别为1.0437、1.0142、1.0531和0.9788,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技术进步速度较慢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镇化和人口规模与长三角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人均生产总值则呈负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管理技术和规模经济投资的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品 《经济研究导刊》2012,(27):260-262
公共服务产生于公共需求,它追求改善民生的最大社会效益。民生规定着公共服务体系的架构以及现阶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